[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堆肥芽孢杆菌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7792.7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任付平;胡书宝;游靖;郑雅;薛燕芬;余吉良;谢刚;吴应德;郭素贞;王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9K8/58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堆肥 芽孢 杆菌 微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 CGMCC No.112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土壤堆肥芽孢杆菌,能够在37~60℃油藏条件下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降解原油及及重质组分,增加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油率,而且该菌株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气体、有机酸等与原油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原油在油藏内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堆肥芽孢杆菌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EOR)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来提高原油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一种生物技术,具有实施成本低、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就是将油藏作为一个大的发酵场,通过向油藏中添加菌液、营养剂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促进微生物在油藏内生长繁殖,利用微生物与原油直接作用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生物气、表面活性剂、有机酸改善原油物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假单孢菌和芽孢杆菌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具有乳化原油能力的菌株。在油田开采领域展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假单孢菌和芽孢杆菌分别在申请公布号CN104371940A和CN102757994A有所记载,可乳化原油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生长温度多为30~40℃,不能适应较高温度的油藏应用。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菌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窄,不能满足较高温度的油藏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较高温度的油藏应用的土壤堆肥芽孢杆菌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技术方案如下: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该土壤堆肥芽孢杆菌从我国华北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土壤堆肥芽孢杆菌。已于2015年8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分类命名为: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保藏号为CGMCC No.11219。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从我国华北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到一株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DX-3的亲缘关系最近(99.6%相似性),代表土壤堆肥芽孢杆菌的一个新菌株。由于菌种分离于油藏内部,与油藏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并适用于油藏温度38~60℃,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
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具有以下特征:
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在不含原油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或固体发酵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如图1所示,菌落呈乳黄色圆形,大小不一,直径3~4mm,表面湿润,边缘平整。菌株BLG74的细胞为杆状,大小0.4~0.5μm×2~5μm,产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兼性厌氧生长。菌株生长温度为37~60℃,pH 5~9,NaCl浓度0~7%(w/v)。最适生长条件:生长温度为45℃,pH 7.5,NaCl浓度3%(w/v)。能利用果糖,不利用葡萄糖。
本发明的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BLG74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登录号为KT246122,其基因序列如序列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7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