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76519.2 | 申请日: | 2016-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4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滕建彬;方正伟;李博;刘宝军;谢忠怀;刘宁;张守鹏;朱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3/046;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陆相泥 页岩 纳米 尺度 空间 表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方法,包括:利用核磁共振仪对岩心样品分别进行T2谱分析、校核分析;分析计算岩心样品的界定孔隙度;利用微纳米CT分析仪对岩心样品进行三维高精度扫描,通过人工界定的灰度阀值初步进行孔隙识别,利用步骤1获得界定孔隙度对识别的孔隙的孔隙度进行多阀值优选校正,确定准确的灰度阀值;利用微纳米CT切片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利用步骤2界定的灰度阀值建立岩样储集空间模型,提取孔隙三维连通性和分布特点参数。本发明非常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与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油田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页岩油气勘探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以济阳坳陷陆相泥页岩为代表,勘探研究中发现专探井试油效果普遍较差,而兼探井时有发现,甚至发现日产几十方的油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陆相泥页岩的储集空间孔径主要分布于微米和纳米之间,1nm-10μm是其孔径的主要谱图范围。因此,有必要创新有别于砂岩宏孔隙的研究方法,研发适合评价泥页岩微纳米储集空间的新技术,准确评价泥页岩的储集空间孔径分布特点,进而确定不同孔径范围对应的孔隙类型及峰值特点,这是正确评价陆相泥页岩储集能力的关键环节。
针对陆相泥页岩储集空间孔径主要分布于1nm-10μm的特点,研发适合准确刻画泥页岩微米—纳米孔隙的技术,必须获取孔径集中分布区间、孔隙度值、孔隙三维连通性、孔隙架构矿物类型、孔隙形态因子(孔隙结构)等参数,才能提供全息的泥页岩孔隙表征结果,进而为准确评价泥页岩储集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由于国外主要为海相泥页岩,其储集空间类型与我国的陆相泥页岩不具有可比性,其有机质孔的理论不适合我国陆相泥页岩储集性的勘探评价。我们在通过核磁共振、微纳米CT扫描重构等实验,发明了一种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方法。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310283893.0。一种泥页岩总孔隙度测定方法。实施步骤1:对泥页岩样品进行X-衍射全岩分析、X-衍射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分析,确定单位质量M的泥页岩骨架中各种成分的质量m1、m2、m3…mn,质量的单位为g;步骤2:在步骤1获得的单位质量M的泥页岩样品中各中矿物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各种矿物的真密度ρ真1、ρ真2、ρ真3…ρ真n,各种矿物的真密度ρ真1、ρ真2、ρ真3…ρ真n的单位是g/cm3,计算单位质量M的泥页岩骨架中各种成分所占的体积V1、V2、V3…Vn,泥页岩骨架中各种成分所占的体积V1、V2、V3…Vn的单位是cm3;步骤3:将泥页岩样品在60~80℃温度下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间为24~48小时,除去泥页岩中的流体成分,利用电子天平测量烘干泥页岩样品质量m,烘干泥页岩样品质量m的单位是g;步骤4:采用浸没法测量烘干泥页岩样品的视体积V视,烘干泥页岩样品的视体积V视的单位是cm3;步骤5: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泥页岩样品的总孔隙度Φ,泥页岩样品的总孔隙度Φ的单位是%:测量泥页岩的视体积V视,将待测泥页岩样品全部浸没入在粉砂或者面粉中,两次读数的体积差是泥页岩样品的视体积V视。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310429992.5。一种测定泥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的方法。该方法对同一深度泥页岩储层样品选取三组平行样品;对第一组样品进行低温氮气吸附-解吸实验,测定孔径范围为0.4nm-100nm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对第二组样品进行氩离子抛光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测定孔径范围为50nm-3um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对第三组样品进行压汞分析,测定孔径大于1000nm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综合这三组平行样品的分析数据,获得泥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的测定结果。该方法可以测定泥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弥补目前气体吸附法和压汞法在测定泥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对孔隙度贡献方面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6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食油烟定量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测量深井排气效率的实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