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73641.4 | 申请日: | 2016-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商广良;韩明夫;韩承佑;林允植;董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显示 面板 控制电路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蔽电极、栅线以及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屏蔽电极分别设置于一行栅线上方,用于遮挡该行栅线,所述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包括屏蔽电极控制单元;所述屏蔽电极通过所述屏蔽电极控制单元与公共电极连接;所述屏蔽电极控制单元用于当一行栅线打开时控制对应的屏蔽电极处于浮空状态。本发明有效减少栅极信号充放电需要的时间,确保像素充电时间,同时减少漏电区域,确保像素高开口率边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像素开口率,减少栅线周边漏光,会采用屏蔽电极遮挡部分栅线。在现有技术中,当栅线打开时,设置于该栅线上方的屏蔽电极仍然与公共电极连接,而由于遮挡栅线后栅线负载电容大幅增加,栅线驱动延迟也大大增加,导致栅极信号充放电需要的时间延长,使得当应用于超高分辨率时,无法满足像素充电的需求,并且漏电区域增加,无法保证像素高开口率边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栅线打开时,设置于该栅线上方的屏蔽电极仍然与公共电极连接,而由于遮挡栅线后栅线负载电容大幅增加,栅线驱动延迟也大大增加,导致栅极信号充放电需要的时间延长,使得当应用于超高分辨率时,无法满足像素充电的需求,并且漏电区域增加,无法保证像素高开口率边框的要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蔽电极、栅线以及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屏蔽电极分别设置于一行栅线上方,用于遮挡该行栅线,所述用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包括屏蔽电极控制单元;
所述屏蔽电极通过所述屏蔽电极控制单元与公共电极连接;
所述屏蔽电极控制单元用于当一行栅线打开时控制对应的屏蔽电极处于浮空状态。
实施时,所述屏蔽电极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控制模块;
一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对应的屏蔽电极、栅极驱动电路的对应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以及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用于当该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平时控制该屏蔽电极处于浮空状态,并当该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平时控制该屏蔽电极与该公共电极连接。
实施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反相器,输入端与对应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该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操作;以及,
开关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屏蔽电极连接,第二极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用于当所述反相器输出第二电平控制对应的屏蔽电极处于浮空状态,当所述反相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对应的屏蔽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实施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对应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相邻上一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和相邻下一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当对应行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平、相邻上一行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平或相邻下一行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平时输出第二电平,当所述对应行栅极驱动信号、相邻上一行栅极驱动信号和相邻下一行栅极驱动信号都为第二电平时输出第一电平;以及,
开关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极与对应的屏蔽电极连接,第二极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用于当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二电平控制对应的屏蔽电极处于浮空状态,当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电平时控制对应的屏蔽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实施时,与设置于第一行栅线上方的屏蔽电极连接的控制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3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