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72448.9 | 申请日: | 2016-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4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化雨;贾亚男;徐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子带 载波 调度 方法 基站 用户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一参数集与第二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二参数集,确定调度用户设备使用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的起始符号和结束符号;在所述第一子带/载波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使用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二子带/载波的编号以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的起始符号和结束符号。本发明能够在NR系统中实现灵活的跨子带/载波调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已经提上日程。不同于LTE系统,在NR系统中,单个载波的最大带宽至少是80MHz的,比LTE系统的单个载波的最大带宽20MHz要大得多,单个载波的带宽增加会带来下行控制信道的设计问题。
在LTE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是占满整个带宽的,如果在NR系统中也采用这样的方式,那么用户设备将需要检测较大带宽上的下行控制信道,这会导致用户设备的功耗增加。因此,在NR系统中,引入了基于子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即用户设备可以仅仅检测一个子带上的下行控制信道。但是,由于一个载波上可以有多个子带,用户设备必须能够使用当前载波上的任意子带上的数据信道,因此下行控制信道需要支持跨子带调度。同时,为了达到峰值速率,用户设备可能需要聚合多个载波上的资源,因此NR系统需要支持多个载波上的载波聚合功能。对应地,为了节省下行控制信道的开销,下行控制信道也需要支持跨载波调度,以使用户设备通过检测一个载波上的下行控制信道,就能获得在多个载波上的调度信息。总的来说,下行控制信道需要支持跨子带调度和跨载波调度。
目前,还没有针对NR系统中的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能够在NR系统中实现跨子带/载波调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子带/载波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一参数集与第二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二参数集,确定调度用户设备使用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的起始符号和结束符号;
在所述第一子带/载波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使用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二子带/载波的编号以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的起始符号和结束符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一参数集与第二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二参数集,确定调度用户设备使用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的起始符号包括:
将所述第二参数集上距离所述第一参数集的下行控制信道结束符号最近的符号确定为起始符号,或者将位于所述第二参数集上的所述第一参数集的下行控制信道结束符号之后的第k1个基准时隙的起始符号确定为起始符号,其中k1≥1,k1取整数,k1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来指定。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一参数集与第二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二参数集,确定调度用户设备使用第二子带/载波上的时频资源收发数据的结束符号包括:
将所述起始符号所在时隙的结束符号确定为结束符号,或者将所述起始符号所在时隙之后的第k2个基准时隙的结束符号确定为结束符号,其中k2≥1,k2取整数,k2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来指定。
可选地,所述基准时隙为所述第一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一参数集定义的时隙或所述第二子带/载波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定义的时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2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