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空调/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2345.2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6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P·马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马文斐 |
地址: | 法国韦利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加热 装置 | ||
一种车辆空调/加热装置(1),其包括:壳体(11)、空气入口(2)、至少第一和第二空气出口(3a,3b),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空气出口中的一个(3a)布置用于与通向车辆仪表板通风机的空气管道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加热装置还包括封闭气门(4),所述封闭气门是固定的并且布置用于至少封闭第一和第二空气出口中的另一个,以便仅仅使布置用于与通向仪表板通风机的所述空气管道联接的空气出口打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车辆空调/加热装置,尤其涉及机动车辆的模块化空调/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安装在机动车辆中的空调装置遵照一种内部设置,该内部设置旨在向前排乘客或者向除雾或除霜时的挡风玻璃分配热、冷或温和的空气。
这些空调设备通常由塑料框架(也称为外壳或壳体)、蒸发器、不同气门以及空气出口构成,在所述塑料框架的内部安置有能够加热从外部获得的空气的空气加热器,所述蒸发器能够冷却从外部获得的空气,所述不同气门能够开启或关闭朝向多个空气出口(除霜、通风、脚部等等)的空气分配或者能够使车辆使用者按照所期望的设定值来处理热空气/冷空气的混合,所述空气出口在某些情况下专用于挡风玻璃除霜,在其它情况下专用于乘客的头部或脚部位置处的通风。
通常,考虑到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空气压送器的位置和所导致的整体组装,不同空气出口(除霜、通风、脚部等等)的位置由于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这些空气出口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构成被规定用于在仪表板之下向通风机分配空气的起始点。通常,在用于为车辆前排乘客头部吹风而设计空气导管时遇到的其中一个困难为由仪表板的结构梁造成的不便,所述结构梁构成对于将空气从空调机的空气出口带向安置在仪表板上的通风机而要绕过的障碍物。事实上,如果空调机的空气出口被定位在较低位置处,设计形状和截面最佳的空气导管以向被定位在仪表板的较高位置处的通风机分配空气将变得复杂。相反,如果空调机的空气出口被定位在较高位置处,设计形状和截面最佳的空气导管以向被定位在仪表板的较低位置处的通风机分配空气将变得复杂。
由于一种空调机通常在多种车辆上使用,因此需连同不同类型的仪表板和不同位置的通风机来使用,构造空气导管存在的困难反复存在并且不能确定。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已经实施了一些模块化空调/加热装置。例如,文件US2015/0038067描述了一种传统的模块化空调/加热装置,在该装置中,该装置的壳体包括多个用于除霜、驾驶员/乘客的面部或者驾驶员/乘客的脚部的空气出口。这些不同的空气出口由被部分打开的气门打开或关闭,该气门在该壳体的内表面上来回移动。该类型的装置的问题在于该装置不能解决上文描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提到的现有技术文件的缺点,并且尤其在于首先提供一种模块化空调/加热装置,所述模块化空调/加热装置易于制造并且可被安装在不同类型的车辆上。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加热装置,所述车辆空调/加热装置包括:壳体、空气入口、至少第一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空气出口中的一个布置用于与通向车辆仪表板通风机的空气管道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加热装置还包括封闭气门,所述封闭气门是固定的并且布置用于至少封闭第一和第二空气出口中的另一个,以便仅仅使布置用于与通向仪表板通风机的所述空气管道联接的空气出口打开。
一个特别有益的实施方式在于,所述车辆空调/加热装置还包括活动气门,所述活动气门布置用于在封闭第一空气出口的第一封闭位置和封闭第二空气出口的第二封闭位置之间移动。
有利地,活动气门是滑动式的。因此,所述活动气门不占据过多位置。
有利地,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出口具有相同形状。因此,仅需要一种类型的封闭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2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