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阴极组件和电解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0410.8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爱民;刘文彬;汪佳良;陈浩;黄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瑞林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C25C7/00;C25C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阴极 组件 电解池 | ||
本发明公开了电解阴极组件和电解池。其中,该电解阴极组件包括:阴极板;包边条,所述包边条包封在所述阴极板的侧边上;以及绝缘夹,所述绝缘夹位于一侧包边条的上方,并密封夹持在所述阴极板上。由于绝缘夹具有持久的夹紧力,使阴极板的夹持部位形成密封,有效地防止电解金属包住阴极,并且绝缘夹与阴极板可分离,易于更换,同时,不需改变现有阴极板的结构,无需机械加工阴极板,简化了生产步骤,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解阴极组件和电解池。
背景技术
在湿法电解锌工艺中,由于电解槽内电解液的液位会波动,使锌片的上口形成不规则的波浪形斜坡,剥锌刀难以插入到锌片与阴极板之间,不利于锌片剥离,所以在现代化电解锌领域,通常会在电解锌阴极上设置预剥离口。
目前,最新技术的电解锌阴极主要由电解锌阴极、两根等长的绝缘夹边条和预剥离片组成。绝缘夹边条热压在电解锌阴极的两边缘,在阴极板的水线位置正反两面预先加工出剥离口沉台,在剥离口中浇注绝缘的预剥离片,电解后在剥离口处无锌沉积或沉积量小,形成预剥离口进行进刀剥离。该结构的不足是:(1)预剥离片与电解锌阴极依靠两种材料的粘结力粘合在一起,而在电解工作环境为50℃左右,剥片时环境为25℃左右,由于频发的冷热交替,从而造成预剥离片的松动或脱落,且槽内有强酸腐蚀,导致电锌会长人其缝隙中引起剥片困难;(2)由于预剥离片固定在电解锌阴极上,预剥离片的松动,剥刀会铲到铝阴极板上,易使剥刀损伤;(3)需加工阴极板,增加阴极制造成本;(4)预剥离片损伤后更换工序复杂。
由此,现有的电解锌阴极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解阴极组件,该电解阴极组件可以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形成在阴极板上形成预剥离口,不需要改造阴极板,且易更换。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阴极组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解阴极组件包括:阴极板;包边条,所述包边条包封在所述阴极板的侧边上;以及绝缘夹,所述绝缘夹位于一侧包边条的上方,并密封夹持在所述阴极板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解阴极组件,绝缘夹夹持在阴极板上使该夹持部位形成密封,当电解阴极组件在槽体中电解时,电解液不会进入绝缘夹内部,防止电解金属包住阴极。当剥离电解金属时,施加外力移出绝缘夹具,电解金属在绝缘夹具头部形成预剥离口,便于剥刀进刀。由于绝缘夹具有持久的夹紧力,使阴极板的夹持部位形成密封,有效地防止电解金属包住阴极,并且绝缘夹与阴极板可分离,易于更换,同时,不需改变现有阴极板的结构,无需机械加工阴极板,简化了生产步骤,节约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解阴极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夹呈H型,具有夹持端、连接端和控制端,其中,所述连接端用于连接所述夹持端和控制端,且所述夹持端可绕所述连接端张开。由此,绝缘夹具有有效、持久的夹持力,密封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绝缘夹的长度大于5mm,小于100mm。由此,形成的剥离口大小适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夹持端是由弹性绝缘防腐材料形成的。由此,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位于所述绝缘夹下方的所述包边条的长度小于对侧的所述包边条的长度。由此,便于调节绝缘夹在电解液中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解池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具有电解液容纳空间;电解阳极组件,所述电解阳极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解液中;前述的电解阴极组件,所述电解阴极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解液中;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电解阳极组件和所述电解阴极组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林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林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0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