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9679.4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成志;江头康平;日野辰郎;横川哲也;泽信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H02K3/38;H02K3/50;H02K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宋俊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定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在将相绕组的并联数量设为n个时,可以将用于交流接线部的圆弧状区域抑制在电角度(180°×n)以下,并能确保绝缘性,实现接线单元的小型化。三相交流绕组是利用接线单元对配设于圆弧状区域的第1导体末端和第2导体末端进行接线而构成的,三相交流绕组的供电端子由第1导体末端和第2导体末端构成,三相交流绕组的相绕组的并联数量为n个,其中,n为1以上的自然数,圆弧状区域的角度范围为电角度(180×n)°以下,从径向外侧观察时,构成供电端子的第2导体末端位于相邻的第1导体末端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三相交流绕组的交流接线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EV(电动汽车)、PEV(插电式电动汽车)等中的发电机由于定子绕组中会有大电流流过,因此要使用剖面积较大的母排。从而导致包含母排的接线单元大型化,会与电动机的周边部件产生干扰,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能够将接线单元紧凑地收纳在电动机附近。
鉴于这种状况,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现有旋转电机在定子绕组线圈端的轴向外侧沿轴向配置2层母排,利用绝缘构件使母排之间绝缘,并一体地覆盖,制作接线单元,实现接线单元的紧凑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108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常,在导体卷绕成同一图案而制作成的分布绕组沿圆周方向以1个槽距排列的三相电动机中,对绕组进行接线而制作成的相绕组的供电端子、中性点等交流接线部使用接线单元进行接线。该情况下,在电角度180°的范围内对相绕组的供电端子、中性点等的端子线进行接线,从而可以尽可能地缩小接线单元在圆周方向上的占用区域。此时,按照U-V-W或者U-V-W那样槽内电流方向相反的组合,对交流接线部进行接线。该情况下,如上所述电流方向相反,因此,在构成供电端子的3个端子线中,仅将一个末端线从不同于其他两个末端线的径向位置引出,从而可以实现在电角度180°的范围内的交流接线部的接线。但是,由于三个末端线的径向引出位置不同,因此接线会复杂地相互交叉,导致接线单元大型化。
此外,尤其是近年来在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为了提高旋转电机单位体积的输出密度,电源电压有变高的趋势。电压变高,就需要使电压相位不同的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增大,因此,若采用上述三个末端线的径向引出位置不同的结构,会进一步导致接线单元的大型化。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旋转电机中,将构成供电端子的3根端子线全部配置为沿周向间隔一个地从外周侧取出,因此,能够以U-V-W或者U-V-W的组合,以简单结构轻松地对交流接线部进行接线,并且能够充分确保部件之间的绝缘距离。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旋转电机在电角度360°的范围内,即在周向上使用2倍的空间对交流接线部进行接线,不能说圆满地解决了接线单元小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而成,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在将相绕组的并联数量设为n个时,可以将用于交流接线部的圆弧状区域抑制在电角度(180°×n)以下,并能确保绝缘性,实现接线单元的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9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控制台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通风冷却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