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雷达空间锥体目标的干涉式三维成像与微动特征提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68711.7 | 申请日: | 2016-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9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胡健;罗迎;樊昌周;苏令华;孙玉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锥体 三维成像 特征提取 真实三维 干涉式 宽带雷达 系统实现 多天线 三维 逆合成孔径雷达 多普勒效应 尺寸一致 仿真验证 分布信息 获取目标 结构参数 目标参数 应用优势 专利算法 鲁棒性 散射点 干涉 散射 求解 单基 多基 成像 运算 雷达 引入 研究 | ||
1.一种宽带雷达空间锥体目标干涉式三维成像与微动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空间锥体目标的微动特性,对回波信号进行解线频调(Dechirp)处理,利用L型三天线获取目标散射点对应于三个天线的距离-慢时间像;
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空间锥体目标的微动运动形式,建立宽带雷达空间锥体目标L型三天线干涉式三维成像的数学模型;
(2)计算目标散射点到收发一体的天线A、接收天线B、C的距离Rref-A(tm)、Rref-B(tm)、Rref-C(tm),并将其作为参考距离,分别对天线A、B、C接收的回波进行Dechirp处理,其中天线A位于雷达坐标系原点,接收天线B、C构成沿X轴和Z轴方向相互垂直的干涉基线,tm为慢时间,m表示发射的是第m个信号;
(3)去除Dechirp处理结果中的剩余视频相位(RVP)项和包络斜置项,利用关系式fk=-2μRΔ(tm)/c将一维距离像Sd(fk,tm)转换为距离-慢时间像Sd(RΔ(tm),tm),其中fk为峰值频率,μ为信号的调频斜率,RΔ(tm)为散射点到参考点的径向距离;
第二步:将三天线对应的距离-慢时间像中各散射点的相位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干涉,并根据目标与雷达的几何关系解算出散射点在X维与Z维的投影坐标x(tm)、z(tm),再通过雷达测距获取散射点在Y维的坐标y(tm),最终实现目标真实三维成像;
具体步骤如下:
(1)筛选出各距离-慢时间像中大于最大值20%的数据作为后续处理的基础,以消除杂波和旁瓣的影响,并采用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对筛选点进行图像平滑、去除毛刺、骨架提取预处理;
(2)根据同一曲线上各点前后导数之差的和最小的原则由骨架提取结果分离出不同散射点的曲线路径,提取曲线路径,并据此反演出各散射点在各距离-慢时间像中的相位,去除微多普勒曲线交点处的相位值;
(3)将从天线A所对应的距离-慢时间像中反演出的各散射点相位分别与天线B、C所对应的距离-慢时间像中反演出的各散射点相位进行干涉处理,获得干涉相位再根据目标与雷达的几何关系解算出X维与Z维的投影坐标x(tm)、z(tm);
(4)计算各散射点到A天线的斜距作为散射点的Y维坐标y(tm),最终实现目标真实三维成像;
第三步:利用获取的目标散射点各维坐标曲线,根据其循环平均幅度差函数(CircularAverage Magnitude Difference Function,CAMDF),估计目标微动周期;建立空间锥体目标微动模型,利用已解算出的目标真实三维像,求解目标结构参数;
具体步骤如下:
(1)任选一维重构坐标曲线,求解其CAMDF,据此估计出目标的进动周期Tp与锥旋周期Tc,并求解目标自旋周期其中Np为一个进动周期内RΔ(tm)曲线的极大值点个数;
(2)建立空间锥体目标进动模型,利用已解得的散射点各维坐标,结合锥体目标结构及进动特性,计算出进动角ε,目标半锥角γ、长度h与底面半径r;
(3)在不同间隔、不同时刻抽取800组点数据分别进行参数估计,以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估计结果,以平滑回波信号处理与干涉三维成像过程中引入的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87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