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4683.1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4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蔡大妮;赵素云;倪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三聚凯特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4 | 分类号: | B01D19/04;C10G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1014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迟 焦化 消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延迟焦化消泡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长链含氟聚硅氧烷、高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有机溶剂其中,长链含氟聚硅氧烷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2500,高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运动粘度为600‑1000mPa·s,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运动粘度为100‑500mPa·s。本发明制备的延迟焦化消泡剂不仅耐高温、硅含量低、使用量少,而且消泡抑泡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泡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延迟焦化是炼厂重要的渣油加工工艺,其主要是通过对渣油、重油深度加工,以提高轻油收率。随着原油重质化以及劣质化趋势的加重,延迟焦化越来越受到炼厂的重视。在延迟焦化过程中,由于原料渣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焦炭塔内高温裂解的油气从部分裂化的原料中逸出,在焦炭塔上部形成稳定的泡沫层,随着处理量的增大,泡沫层逐渐升高,严重影响焦炭塔的正常操作。例如泡沫夹带物料进入分馏塔管线,造成结焦,严重时甚至导致管线堵塞,降低装置的运行周期,同时泡沫层也占据焦炭塔的空间,降低焦炭塔的处理能力及利用率,而泡沫还会将焦炭塔内的焦粉携带到分馏塔中,更甚还会有部分焦粉被夹带进入焦化汽油、柴油中,严重影响后续加氢过程。
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焦炭塔顶部注入消泡剂,降低泡沫层的高度。早期使用的消泡剂是高硅消泡剂,活性组分为硅油,即聚二甲基硅氧烷,虽然消泡性能较好,但稳定性差,极易产生小分子的含硅的有机和无机物,上述物质会沉积在下游加氢精制催化剂上,造成催化剂中毒,影响加氢精制操作过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低硅或无硅消泡剂。
中国专利CN101045880公开了一种抑制延迟焦化反应塔泡沫生成的添加剂以及制备方法,由高分子嵌段聚醚、脂肪醇和溶剂复合而成。该消泡剂不含硅元素,避免了对下游加氢精制工艺的影响,但是聚醚的消泡性能远低于硅油,造成添加量大大增加,同时,聚醚的热稳定性较差(≤300℃),在延迟焦化的高温环境中消泡性能大大降低。
中国专利CN101444708公开了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由有机硅氧烷、疏水二氧化硅、有机硅改性聚醚和长链脂肪及溶剂复合而成。该消泡剂含硅量较低,但是,含硅聚合物在延迟焦化的高温下难以保持化学稳定性,容易发生热裂解,生成低沸点的含硅小分子环状化合物,随焦化产品馏出,进入下游加氢装置。
中国专利CN103768832A公开了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含氟聚硅氧烷、甘油型树枝状聚醚、高碳醇及溶剂复合而成,其添加量在10-100ppm之间。虽然该消泡剂的硅含量较低,且引入了消泡性能优异的含氟聚硅氧烷,但是其消泡效果仍有待提高,同时,引入的聚醚耐高温性能较差,当应用于延迟焦化工艺时,其消泡性能往往会因为聚醚的分解而下降。
中国专利CN103768830A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消泡剂及其在焦化中的应用,其公开了组分含氟聚硅氧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超支化聚醚、含乙烯基聚硅氮烷以及溶剂。其对引入含氟聚硅氧烷,其相比于普通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聚醚类物质虽然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从而表现出较好的消泡性能,但是普通的含氟聚硅氧烷,其提高的消泡性能有限,且引入的聚醚耐高温性能较差,也存在上述问题,即当应用于延迟焦化工艺时,其消泡性能往往会因为聚醚的分解而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消泡剂热稳定性差、消泡率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延迟焦化消泡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
长链含氟聚硅氧烷 30-50份;
高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 5-10份;
低粘度聚二甲基硅氧烷 5-10份;
有机溶剂 30-6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三聚凯特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三聚凯特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4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