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3410.5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75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孙连福;王海玲;杨雪;李燕;刘程;邓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19/0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侧翻边 模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
背景技术
外钣金件作为汽车的外饰件,是决定汽车品质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车身侧围外板作为外钣金件中开发成本较大、工艺相对较复杂的典型件,其制造工艺及模具结构对整车的外观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图1a为车身侧围外板1'与顶盖外板2'搭接拐角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搭接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包括直线搭接处A1和拐角搭接处A2,其主要特点是直线搭接处A1与拐角搭接处A2均需采用侧翻边模具实现,如果在一副翻边模具上采用传统的斜楔机构,上述两处侧翻边需同时进行,因传统斜楔机构造型的特殊性和两处的翻边量不同,会导致拐角搭接处A2起皱严重且很难消除,无法达到产品品质的基本要求;而如果通过两副模具采用传统斜楔机构分别实现,虽然能保证产品的外观品质但却导致制造成本的成倍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够有效节约模具开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够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用于实现工件的直线搭接处与拐角搭接处的侧翻边,包括:上驱动块、下模座、刀块安装座、第一刀块、第二刀块和第一氮气弹簧,其中,所述第一刀块用于完成所述直线搭接处的侧翻边,所述第二刀块用于完成所述拐角搭接处的侧翻边;
所述刀块安装座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刀块安装座的一端为楔形,其与所述上驱动块的楔形部导滑配合,所述刀块安装座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一刀块和所述第二刀块;
所述刀块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为所述第一刀块提供弹力的第一氮气弹簧,该第一氮气弹簧位于所述刀块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刀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刀块安装座上固装有为所述上驱动块与所述刀块安装座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导滑和支撑作用的第一导板。
优选地,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安装有斜楔压板,该斜楔压板位于所述刀块安装座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刀块安装座沿垂直于其滑动方向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刀块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为所述第一刀块提供支撑力的限位块,所述第一刀块的底面靠近所述工件的一侧形成有凹部,所述限位块的上端位于所述凹部内。
优选地,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安装有为所述刀块安装座提供回程力的第二氮气弹簧,所述刀块安装座位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第二氮气弹簧之间。
优选地,所述下模座上还固定安装有缓冲块,该缓冲块位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刀块安装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块上固定安装有为所述刀块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刀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导滑和支撑作用的第二导板。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在刀块安装座上同时安装有用于直线搭接处侧翻边的第一刀块和用于拐角搭接处侧翻边的第二刀块,通过在刀块安装座上固设为第一刀块提供弹力的第一氮气弹簧,使第一刀块能够先于第二刀块接触产品零件,从而先完成直线搭接处的侧翻边工作,之后在第一氮气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刀块缩回原处,使第二刀块完成拐角搭接处的侧翻边工作。上述斜楔机构既实现了直线搭接处侧翻边与拐角搭接处侧翻边的工模生产,又提高了两处侧翻边的质量,在满足产品品质要求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车身侧围外板与顶盖外板搭接拐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搭接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侧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5为直线搭接处的侧翻边工作完成时斜楔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闭合状态时斜楔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第一刀块和第二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产品零件的直线搭接处侧翻边结构;
图9为产品零件的拐角搭接处侧翻边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3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冲压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起重式换模台车及其换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