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球单元的可变形结构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3176.6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9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韩品连;许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于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元 变形 结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球单元的可变形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参数化多孔结构数据库,对不同种类、大小、特征形貌、密度分布、组合方式下的多孔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建立参数化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
(2)根据设计要求建立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对其在设计要求的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部件的应力分布与力学性能相关的参数;
(3)对步骤(2)获得的力学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得到系统性、综合性的力学问题和优化导向,形成设计目标;
(4)根据所得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针对产品中不同区域对力学性能的差异要求,调整参数化单元体结构的种类、大小、特征形貌、密度分布、组合方式,构建符合力学性能要求的结构模型;
(5)根据步骤(4)中形成的内部结构模型进行基于球单元的多孔网状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球单元设计自由度,将应力集中处和需变形部位下填充的球单元不固定连接,设计出可变形的亚表面多孔网状结构;
(6)对步骤(5)中设计出的结构,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相关测试验证部件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7)依据优化设计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转换成可用于增材制造的数据格式,采用增材制造方法进行成型,即得可变形的有优良力学性能和物理特性的零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单元包括球、由球衍生出的球壳、表面含孔洞的球壳以及球的拓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球单元的多孔网状结构,内部可以在指定的位置填充合理半径大小的实心球体、空心球壳、带孔洞的球壳或球体的拓扑结构球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球单元设计自由度包括单元种类和分布特征,单元种类包括实体球、表面打孔的球壳,分布特征包括球单元三维坐标数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参数化球单元体是运用参数化建模软件,将球单元体的特征几何形状与尺寸大小用变量参数的方式来表示,实现多孔网状结构的参数化设计过程,通过改变建模过程中的特征参数,得到不同种类、大小、特征形貌、密度分布、组合方式下的单元体多孔结构,实现结构、重量、力学性能的精准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增材制造方法是指依据三维CAD数据,将材料逐层叠加得到实体的制造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制造方法包括激光选区熔化、激光选区烧结、激光近净成形、电子束熔化、熔融沉积制造、立体喷印、光固化成形、分层实体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6)中,包括如下步骤:
(61)通过常规实验测试打印出的部件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
(62)按照部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工况搭建微缩的试验平台,从零逐渐增加载荷,在试验平台上对部件进行加载试验,采用电阻应变片法测试不同载荷条件下部件的变形分布以及变形量变化情况;
(63)将步骤(61)中测量的部件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基本物理机械性能种类与步骤(62)中的不同载荷条件作为基本输入值,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部件的受力模拟分析;将模拟的变量分析结果与步骤(62)中实测结果进行对照,符合度大于90%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到(63)调整基本物理机械性能种类及载荷条件,再次进行模拟分析,直到理论和试验符合度达到要求;
(64)将步骤(63)中调整好的载荷条件、基本物理机械性能种类和的材料基本物理机械性能作为输入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产品受力模拟分析,从零开始增加载荷力的大小,模拟分析出产品的强度,即可推演出相应多孔结构的零件在实际工况下不会变形过大而失效,能够承受得住相应的载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61)中,基本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布氏硬度、泊松比、屈服强度、切线模量和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2)、(63)、(64)中所述的载荷条件指的是施加载荷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分布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31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浴室柜(一)
- 下一篇:用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图形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