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吸附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2953.5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9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韩颖;武雪峰;毛俊义;张同旺;朱丙田;刘凌涛;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C10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吸附剂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脱硫吸附剂再生领域,公开了一种脱硫吸附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再生器包括外壳,且在外壳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直筒段、扩张段和分离段,其中,再生器还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在直筒段中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至少一个螺带式搅拌桨和第一刮壁式搅拌桨组;螺带式搅拌桨沿搅拌轴轴向盘旋在搅拌轴的周边;第一刮壁式搅拌桨组中包括多个第一刮壁式搅拌桨,各第一刮壁式搅拌桨沿搅拌轴的轴向依次排布。该再生器的使用有利于在床层正常流化时,增强流化质量,破碎气泡、小结块,强化传质传热过程,减少硅酸锌形成。当流化床发生节涌、沟流或结块时,增大搅拌桨转速,可以破碎颗粒团聚,延长运转周期,减少开停工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吸附剂再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脱硫吸附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汽/柴油中硫含量的标准也在不断降低。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简称S-Zorb)工艺已经成为油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手段。该工艺具有非常高的硫选择性,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已经进入工业运行阶段。
S-Zorb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进料与脱硫反应、吸附剂再生、吸附剂循环和产品稳定四个部分。其中进料与脱硫反应过程是将含硫烃加热汽化后和氢气送入反应器进行脱硫反应得到脱硫的含硫烃和载硫的待生剂;吸附剂再生过程是将待生剂在再生器内氧化再生,恢复其脱硫活性形成再生剂;吸附剂循环过程是本装置的关键和核心部分,通过闭锁料斗的操作,将反应器内的待生剂送往再生器,再将再生器内的再生剂送往反应器,完成吸附剂的反应—再生循环;产品稳定过程是将脱硫后的汽油产品通过稳定塔,将液化气和轻烃组分从塔顶排出,得到稳定后的合格汽油产品,并送出装置。
现有的S-Zorb吸附剂大多是以硅/铝材料为载体、氧化锌/镍为活性组元制备的脱硫吸附剂,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积炭及硫化锌的形成造成吸附活性的降低,需要再生还原恢复吸附剂的活性。然而,随着这种S-Zorb吸附剂的连续循环再生,S-Zorb吸附剂往往会出现破碎(强度降低)和活性下降的问题,进而导致脱硫效率的下降和剂耗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于吸附剂循环再生后活性下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脱硫吸附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硫吸附剂再生器,所述再生器包括外壳,且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直筒段、扩张段和分离段,其中,所述再生器还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直筒段中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至少一个螺带式搅拌桨和第一刮壁式搅拌桨组;所述螺带式搅拌桨沿所述搅拌轴轴向盘旋在所述搅拌轴的周边;所述第一刮壁式搅拌桨组中包括多个第一刮壁式搅拌桨,各所述第一刮壁式搅拌桨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依次排布。
同时,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该再生方法包括:在再生条件下,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再生器中,促使待生剂与再生气混合接触得到再生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脱硫吸附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螺带式搅拌桨,促进吸附剂和再生气之间的气固两相接触反应的发生,抑制并破碎固体颗粒结块,增强流化质量,避免局部传热质量差,抑制硅酸锌的生成;
(2)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刮壁式搅拌桨,抑制并刮除再生器的外壳内吸附剂的粘附,避免飞温现象的发生,抑制硅酸锌的生成;
(3)通过将螺带式搅拌桨和刮壁式搅拌桨的搭配组合,有利于合理避免因气体短路导致的再生不均匀现象。
(4)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搅拌装置,有利于在床层正常流化时,增强流化质量,破碎气泡、小结块,强化传质传热过程。当流化床发生节涌、沟流或结块时,增大搅拌桨转速,可以破碎颗粒团聚,延长运转周期,减少开停工消耗。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2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薄膜
- 下一篇:戒烟中草药及其饮品和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