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加工带装置和工件精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2653.7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3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方斯·哈斯;约翰内斯·赫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索菲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0 | 分类号: | B24B21/00;B24B19/12;B24B21/02;B24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曹正建;陈桂香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加工 装置 工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加工带装置(10),所述装置包括具有挤压辊的挤压装置(40),挤压辊向精加工带(24)的背侧施加挤压力,使得在从所述精加工带(24)的运行方向上看时,能够按照挤压力的大小将精加工带(24)的作用面在线性接触区域中朝着工件(48)的被精加工的周面(46)挤压,其中,设置有挤压辊支架(44),在挤压辊支架上布置有作为第一挤压辊(80)的一个挤压辊和作为第二挤压辊(82)的另一挤压辊,使得当在精加工带(24)的运行方向上观看时,通过两个挤压辊(80,82)能够将精加工带(24)的作用面在两个彼此间隔开的线性接触区域(84,86)中朝着工件(48)的被精加工的周面(46)挤压。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周面(46),尤其是对工件(48)的凸轮面进行精加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挤压辊的挤压装置的精加工带装置,挤压辊向精加工带的背侧施加挤压力,使得在精加工带的运行方向上观察时,能够在线性接触区域中根据挤压力的大小将精加工带的作用面朝着被精加工的工件的周面挤压。
背景技术
WO2012/065949A1在图2、4和7中公开了这样的精加工带装置。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术语“线性接触区域”用于描述精加工带环绕工件周面的部分圆周的布置,例如参见WO2012/065949A1的图8。
在通过精加工带对工件进行精加工时,被精加工的工件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被驱动。精加工带的作用面朝着被精加工的工件的旋转周面挤压。此时,工件的旋转运动与直线振荡运动叠加。在此,精加工带和工件相对彼此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由此产生精加工方法的交叉磨削特性。
已经发现,对偏离旋转对称几何形状的工件周面的加工成为问题。这对于凸轮轴的凸轮周面尤其如此。由此,力求沿着整个周面以相同的表面质量对凸轮面进行加工。然而,必须避免精加工带脱离被旋转驱动的凸轮表面的问题。为了对此进行确保,在实践中通常选择相对较低的旋转速度。然而,较低的旋转速度导致延长的加工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和较短的加工时间对工件的凸轮周面进行加工的精加工带装置。
在开头所述类型的精加工带方面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上述目的,即设置有挤压辊支架,在挤压辊支架上布置有作为第一挤压辊的一个挤压辊和作为第二挤压辊的另一挤压辊,使得在从精加工带的运行方向上看时,通过两个挤压辊能够将精加工带的作用面在彼此间隔开的两个线性接触区域中朝着工件的被精加工的周面挤压。
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能够利用精加工带的作用面同时在两个线性接触区域中精加工工件的同一周面(尤其是凸轮周面)。通过在挤压辊支架上布置两个挤压辊,能够共同地操作两个挤压辊。这简化了挤压装置的操作,其中两个挤压辊保持与工件的周面的线性接触。通过两个挤压辊与工件的同一周面的双接触也可以抑制在对凸轮部段进行加工时挤压辊从周面抬升的趋势。
因此,根据发明的精加工带装置使周面沿着被加工的工件的周向保持恒定的质量,且此外实现了相对较短的加工时间。
在本发明的范畴内,术语“线性接触区域”意味着:精加工带在精加工带的整个宽度(对应于线的“长度”)上与周面接触,并且当在精加工带的运行方向上观看时,接触区域相对于挤压辊的与工件周面相对的挤压面的曲率来说较窄(对应于线的“宽度”,大于0mm,但是优选地小于3mm,尤其是小于2mm)。
在实践中,线的“宽度”取决于被加工的工件周面的半径、挤压辊的半径、使用的精加工带的柔韧性以及挤压辊的弹性。挤压辊可以由相对硬的金属材料制成,由此产生相对狭窄的接触区域。挤压辊也可以由弹性柔韧的塑料材料构成,由此(在前述的限值内)产生较宽的接触区域。
在精加工带的运行方向上观看时,在线性接触区域之间将精加工带与被精加工的周面间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索菲纳有限公司,未经德国索菲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2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II族氮化物双向器件
- 下一篇:基于激光测距自动调焦的门控光纤拉曼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