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组合模型的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61261.9 | 申请日: | 2016-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符兴斌;李锁在;王磊;鲁振;石丽翔;程志斌;李景涛;袁晓敏;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软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323 | 分类号: | G06F30/332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组合 模型 描述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组合模型的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包含通用的模型分类方法、模型的通用结构组成、支持组合模型的描述方法、模型的通用生成方法四个部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内部结构数据标准,满足了不同评估需求;提供图形化的指标体系构造环境,使用户能够清晰设置各指标间关系及指标偏好程度,提高评估指标体系定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支持组合模型的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属于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建模技术是系统仿真过程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系统运行效率和仿真推演的成功率。仿真系统的模型体系中除指挥决策模型、侦察探测模型、通信传输模型、信息融合模型、仿真实体模型和战场环境模型,还包括作战行动中所涉及的各类作战实体模型和实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模型等等。
上述模型在逻辑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市面中难以对其结构统一,只能依据实际业务体系,在具体的业务中建立支撑体系,无法实现仿真界广义的通用。因此,从底层设计的角度对模型做一个通盘统一的考虑,加强系统仿真中建模体系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实现一种通用的模型生成方法,提高模型描述与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增强模型的独立性和可组合性,极大地实现模型的可复用性,特别是对系统集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支持组合模型的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实现了系统仿真领域内的模型通用分类,将领域内模型统一归类,通用处理;并实现了模型的通用描述方法,实现了模型的构件化,所有模型接口、参数统一标准,便于系统中数据、指令的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支持组合模型的模型描述及生成方法,包含通用的模型分类方法、模型的通用结构组成、支持组合模型的描述方法、模型的通用生成方法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通用的模型分类方法
为满足模型的通用性需求,将系统仿真行业内的所有模型归类,分为六类模型,包括实体模型、计算模型、显示组件、算子模型、业务构件和通用插件;其中实体模型指自然界所有可以独立工作,并输出工作成果的物体集合,比如飞机模型、火箭模型等。计算模型是指数学领域内涉及到的所有计算公式或者计算方法共同组成模型,比如求正弦模型、求微积分模型等。显示组件是指仿真系统中用于形象化展示仿真过程某一个或者多个模型的属性集信息的组件,此类组件有独立的界面,并且可人工设置显示界面,比如曲线图显示组件、二维GIS显示组件等。算子模型是指为一个方案或者系统仿真执行过程特殊定制的评估计算模型,依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生成多种评估模型,例如飞机飞行速度分布算子模型。业务构件一般具有独立业务性,具有某一项独立的功能,大部分业务构件包含界面,可以响应用户人机交互操作,并执行预先编排好的业务功能,实现与其他构件或者模型的交互,比如想定工程列表树构件、日志栏构件等。通用插件一般指数据指令传输、信号解析、界面预处理等在仿真系统中常用的中间件,比如网络消息中间件插件、单机仿真引擎插件等。
(2)模型的通用结构组成
所有的模型分为六类,但是六类模型具有通用的结构组成,任意一个模型都包含基本信息、属性信息、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发起事件、响应事件六大类属性组成。其中基本信息描述创建模型时的版权及类别信息等;属性信息描述模型的静态信息;输入接口描述在仿真过程中模型需要接收的参数信息;输出接口描述在仿真过程中模型能够提供的参数信息;发起事件描述在仿真过程中满足触发条件或触发时间,模型能够触发的事件集;响应事件描述在仿真过程中模型本体需要响应其他模型对应的发起事件集。模型的各个属性结点中都需要数据类型的支持,除支持基本类型,还可以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因此模型的描述中还需要包含自定义数据结构,支持设计人员按照自身业务需要的数据定义。
(3)支持组合模型的描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软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软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12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