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7944.7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今西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D13/52 | 分类号: | F16D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田喜庆;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离合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具有用于增加或降低离合器结合力的凸轮部,在该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中,不会降低离合器基座部、压板等部件的刚性,可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该装置包括离合器壳(12)、离合器基座部(13)、压板(14)、离合器部(15)、第一凸轮部(17)和第二凸轮部(18)。离合器基座部(13)具有受压部(28)。压板(14)具有按压部(37)。离合器部(15)配置于受压部(28)与按压部(37)之间。第一凸轮部(17)配置于离合器基座部(13)的轴向的一侧,在作用了驱动力时使离合器部(15)的结合力增加。第二凸轮部(18)配置于离合器基座部(13)的轴向的另一侧,在作用了反向驱动力时,使离合器部(15)的结合力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两轮摩托车以及小机动车(buggy)等摩托车中,为将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或切断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而采用了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连结于发动机的曲柄轴侧的离合器壳、连结于变速器侧的离合器基座部、用于在这些部件间进行动力的传递、切断的离合器部、以及用于按压离合器部的压板。
作为这样的离合器装置,提议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配置于离合器基座部与压板之间的凸轮机构。当由从动齿轮向该凸轮机构作用有驱动力时,该凸轮机构使离合器的结合力增加,另一方面,在由主轴向该凸轮机构作用有反向驱动力时,该凸轮机构使离合器的结合力降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0764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离合器装置中,凸轮机构具有第一凸轮部件以及第二凸轮部件。并且,第一凸轮部件固定于离合器基座部,具有凸状凸轮。此外,第二凸轮部件固定于压板,具有插入第一凸轮部件的凸状凸轮的凹部凸轮。
这里,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构成凸轮机构的第一凸轮部件以及第二凸轮部件是由与离合器基座部以及压板分开的其它部件形成的。为了减少部件数量、控制制造成本,也可以考虑使这些凸轮部件与离合器基座部以及压板一体地形成。但是,由于第一凸轮部件的凸状凸轮需要形成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因此,在与压铸形成的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一体形成第一凸轮部件时,由于模具的起模方向的关系,在凸状凸轮的根部会形成有孔。
图1示意性示出了以上情形。在图1中,构成第一凸轮部件的凸状凸轮1一体地形成于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2上。如前所述,凸状凸轮1需要形成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第一接触面1a以及第二接触面1b。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2一般由压铸形成。因此,在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2上形成凸状凸轮1时,需要采用用于形成第一接触面1a的第一模具和用于形成第二接触面1b的第二模具。并且,为了使第二模具起模,需要在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2的一部分(凸状凸轮1的第二接触面1b的根部)上形成孔2a。
但是,如果在为环状部件的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的一部分上形成孔,则会导致刚性降低。为此,需要采取加厚其它部分的厚度等对策,存在重量增加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有凸轮机构的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中,使得能够在不降低离合器基座部或压板的刚性的情况下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其中,该凸轮机构在作用有驱动力时实现离合器结合力的增加,并在作用有反向驱动力时实现离合器结合力的降低。
(1)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摩托车用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器壳、离合器基座部、压板、离合器部、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离合器基座部具有受压部,并收纳于离合器壳的内部。压板具有在轴向上与受压部隔开间隔而配置的按压部。离合器部配置于受压部与按压部之间,用于在离合器壳和离合器基座部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及切断。第一凸轮部配置于离合器基座部的轴向的一侧,在作用有驱动力时,使离合器部的结合力增加。第二凸轮部配置于离合器基座部的轴向的另一侧,在作用有反向驱动力时,使离合器部的结合力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7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源(B71M)
- 下一篇: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