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动衰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7905.7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信贵;佐藤芳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123 | 分类号: | 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轮 衰减装置 线圈弹簧 突片 插入孔 缺口部 收纳部 变速器 供线圈 内燃机 旋转体 支承体 弹簧 连通 贯穿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动衰减装置,其能够抑制旋转体与支承体碰撞时的角加速度的变动。变动衰减装置具有:第1飞轮(2),其与内燃机(ENG)连接;收纳部(7);第2飞轮(3),其与变速器(TM)连接;多个端部座(10),它们被插入于收纳部(7)中;以及线圈弹簧(8),其被保持于端部座(10)。在端部座(10)上设置有:插入孔(10a),其供线圈弹簧(8)插入;以及缺口部(10b),其供第2飞轮(3)的突片(12a)贯穿插入,并且与插入孔(10a)连通,使线圈弹簧(8)的端部露出。缺口部(10b)被切成使得:在端部座(10)与突片(12a)接触时,该突片(12a)在与线圈弹簧(8)接触之后与端部座(10)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在原动机与动力传递装置之间传递的驱动力的变动衰减的变动衰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从内燃机输出的驱动力向变速器传递并且使内燃机的驱动力的变动衰减的变动衰减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变动衰减装置具有:第1飞轮,其与内燃机连接;收纳部,其设置于第1飞轮;第2飞轮,其与变速器连接,能够相对于第1飞轮绕着同一轴线进行相对角移位;多个弹簧座,其以能够沿周向滑动的方式插入于收纳部中;以及线圈弹簧,其以在非动力传递状态下两端与弹簧座接触的方式保持于弹簧座。在弹簧座上设置有供线圈弹簧插入的插入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6965号公报
在以往的变动衰减装置中,在高速旋转时,有时弹簧座等支承体贴在设置于第1飞轮等第1旋转体上的收纳部的内壁上,而无法跟随第2旋转体。此时,第2旋转体可能与所贴靠的支承体碰撞。当第2旋转体与所贴靠的支承体碰撞时,原动机检测到大的角加速度变动,从而可能错误地检测为原动机的点火不良等失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旋转体与支承体碰撞时的角加速度的变动的变动衰减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变动衰减装置,其将从原动机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动力传递装置,并且使原动机的驱动力的变动衰减,该变动衰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旋转体,其与原动机和动力传递装置中的一方连接;
收纳部,其设置于第1旋转体,呈以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
第2旋转体,其与原动机和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另一方连接,能够相对于第1旋转体绕着同一轴线进行相对角移位;
多个支承体,其以能够沿周向滑动的方式插入于所述收纳部中;以及
弹性体,其以在非动力传递状态下使端部与所述支承体接触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支承体,
在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
插入孔,其供所述弹性体插入;以及
缺口部,其供所述第2旋转体贯穿插入,并且与所述插入孔连通,使所述弹性体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所述缺口部被切成使得:在所述支承体与所述第2旋转体接触时,所述第2旋转体的突片在被插入所述支承体的该缺口部中而与所述弹性体接触之后,与所述支承体的抵接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弹性体的端部从缺口部露出。因此,当在高速旋转时支承体贴靠于第1旋转体、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的差旋转变大时,即使在支承体无法跟随要离开支承体的第2旋转体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弹性体的露出的端部也能够跟随第2旋转体。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在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传递的转矩变动衰减。
此外,由于第2旋转体在与缺口部抵接之前与弹性体的端部接触,因此,弹性体的端部起到了缓冲作用,能够吸收第2旋转体与支承体接触时的冲击。由此,能够抑制原动机的角加速度的比较大的变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7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