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7270.0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8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应;刘东哲;顾震宇;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78;G01N30/02;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流 护岸 施工 断面 大气环境 监测 方法 | ||
1.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监测点位探测:a、对施工断面进行分区,基于施工断面的高度、长度及形状,将其均匀分区为区1、区2、区3、…、区N;b、组装无人机,在无人机上搭载遥控装置及临时大气监测装置;c、无人机依次巡航至各个分区,借助临时大气监测装置在各个分区中监控大气环境,采集各个分区的大气环境监控数据;
(2)监测点位设置:根据所述步骤(1)中各个分区的大气环境监控数据及实际施工断面的形状,选取3-5个监测点位;在监测点位中安装大气监测装置,并在大气监测装置中装入遥控芯片;
(3)常规因子监测:a、在监测点位监测SO2、NO2的小时浓度,连续监测7天,SO2、NO2 监测每天监测4次,4次的监测时间分别为2时、8时、14时及20时;b、在监测点位监测PM10日平均浓度,连续监测7天;
(4)特征因子监测:在监测点位监测恶臭,连续监测3天,恶臭每天监测4次,4次监测时间为2时、8时、14时及20时;
(5)常规因子与特征因子采样:a、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小时浓度;b、采用溶液吸收法测定NO2的小时浓度;c、借助PM10大气采样器测定PM10日平均浓度;d、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恶臭气体浓度;
(6)污染因子评价:a、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b、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SO2污染因子、NO2污染因子、PM10污染因子及恶臭污染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b中PM10每日采样时间大于2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a中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的小时浓度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将定量监测点位空气通入甲醛溶液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甲醛溶液吸收,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并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得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77nm处测量吸光度,完成二氧化硫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b中溶液吸收法测定NO2的小时浓度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将定量监测点位空气通入对氨基苯磺酸吸收液中,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对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77nm处测量吸光度,完成二氧化氮的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d中气相色谱法测定恶臭气体浓度的具体过程为:a、首先抽取定量的监测点位空气混合高纯氮气并加入玻璃注射器中,再混入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及二氧化碳配制标准混合气体;然后用微量注射器直接抽取监测点位空气,配合标准混合气体进行恶臭气体浓度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流护岸施工断面中大气环境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b中单因子指数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对应污染因子i的评价指数;
——对应污染因子i的实测浓度值mg/m3;
——对应污染因子i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m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72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