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副导叶的泵装置出水流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56884.7 | 申请日: | 2016-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99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叶鹏;徐磊;宋希杰;王芃也;严天序;查自力;黄佳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54 |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副导叶 装置 水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副导叶的泵装置出水流道,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水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轴流泵由转轮和导叶体组成。导叶对于轴流泵转轮出口的巨大环量起整流和能量回收的重要作用。能量回收的效果取决于其水力损失,导叶片数量多,水力损失大,数量少,导叶出口剩余环量大。通常导叶的叶片数为5-7片,导叶出口的剩余环量均比较大。这常常导致水泵装置出水流道内的水流带有一定的环量,水流呈螺旋性流动,因而产生一定的附加水力损失。有时会导致出水流道水流脱离,水力损失增大,使得水泵装置效率下降。这也是制约水泵装置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抑制和消除泵装置出水流道内的螺旋和脱流,是提高装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副导叶的泵装置出水流道。本发明为用于轴流泵和混流泵装置出水流道内的副导叶,位于出水流道内水泵导叶体的后面一定距离的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带副导叶的泵装置出水流道,包括置于出水流道内的叶轮、导叶体,其特征是,还设有副导叶,该副导叶位于出水流道内水泵导叶体的后面,副导叶距离导叶体轮毂顶端(0.1-0.2)D,D为水泵叶轮直径;
所述副导叶由副导叶小叶片、副导叶大叶片组成,副导叶小叶片置于水泵装置弯曲段的纵剖面内,副导叶大叶片所在断面与所述纵剖面相垂直。
所述副导叶小叶片顺水流长度为(0.1-0.3)D,厚度为(0.06-0.08)D,D为水泵叶轮直径。
所述副导叶大叶片长度为(1-1.5)D,厚度为(0.05-0.07)D,D为水泵叶轮直径。
所述副导叶小叶片的平面形状为矩形。
所述副导叶大叶片的形状为V型或U型。
所述副导叶的头部和尾部的断面为流线型,使水流损失最小。
所述副导叶大叶片的两边与出水流道的两侧壁连接。
所述副导叶小叶片上端与副导叶大叶片连接,下端与出水流道的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副导叶的断面为流线型。
所述副导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构件或金属构件。
本发明用于水泵装置出水流道的设计,水泵装置出水流道位于叶轮、导叶之后。当水流从水泵导叶流出时,水流依然带有较大的剩余环量,在经过副导叶以后,水流环量得到进一步的回收,水流的螺旋型流动得到明显的改变,因此,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将会减小,管道效率得到提升,泵装置效率相应提高。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水泵装置的出水流道,能够改善出水的螺旋型流动,使水流更加平顺,泵装置整体性能显著提高,节能降耗。
轴流泵和混流泵在国内外均有巨大市场。我国每年有3~4万台轴流泵的使用量。跨流域调水、供水工程和排灌工程等有大量的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本发明有利于各种低扬程泵站改善出水流态,降低水力损失,提高泵装置效率,降低能耗,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断面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三维线框图;
图5为水泵出水流道三维透视图;
图中:1叶轮、2导叶体、3副导叶小叶片、4副导叶大叶片-U形、5副导叶大叶片-V形、6出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用于低扬程水泵,按照本设计要求设计绘图。
带副导叶的泵装置出水流道,包括置于出水流道6内的叶轮1、导叶体2、副导叶。该副导叶位于出水流道内水泵导叶体的后面,副导叶距离导叶体轮毂顶端0.1D-0.2D,D为水泵叶轮直径。
副导叶由副导叶小叶片3、副导叶大叶片组成,副导叶小叶片置于水泵装置弯曲段的纵剖面内,副导叶大叶片所在断面与所述纵剖面相垂直(即副导叶小叶片与副导叶大叶片的中心线相垂直)。
副导叶小叶片顺水流长度为0.1D-0.3D,厚度为0.06D-0.08D。副导叶大叶片长度为1D-1.5D,厚度为0.05D-0.07D。
副导叶小叶片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副导叶大叶片的形状为V型或U型。副导叶的头部和尾部的断面为流线型,使水流损失最小。
水泵副导叶大叶片的两边与出水流道的两侧壁连接。副导叶的导叶片头部做成流线型进口,尾缘做成流线型出口。小叶片上端与大叶片连接,下端与流道的底板固定连接,导叶片断面做成流线型断面。导叶片可以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构件,也可以采用金属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6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