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槽型轨钢轨伸缩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4878.8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7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洲;李伟;沈明生;徐玉坡;梁晨;李京增;邓瑞萍;潘佳音;李岗;张立军;钱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北车(北京)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1/04 | 分类号: | E01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辉,王春光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型轨 钢轨 伸缩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伸缩调节器,即一种槽型轨钢轨伸缩调节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有轨电车的槽型轨钢轨伸缩调节器。
背景技术
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Expansion Joints)是重要的轨道部件之一,其功能是:不仅允许列车轮对可以安全、平顺地高速通过,而且用来协调长大桥梁因梁体温差引起的梁端伸缩位移和长钢轨的伸缩位移,以使桥上无缝线路在运营过程中在此自动放散温度力,从而减小轨道及墩身所承受的无缝线路纵向力。
目前,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主要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其中,基本轨10采用与区间线路钢轨相同型号的钢轨加工而成,例如CHN60、CHN75、UIC54(60)和Bs90等。尖轨11采用较同号基本轨高度低的矮型特种断面钢轨(简称AT轨)加工而成。但是,这种类型尖轨需配合较高的台板使用,如图2和图3所示,且尖轨跟端断面111需锻造成普通钢轨断面101,以便与普通钢轨连接。例如AT轨之一的60AT1轨,其高度比60kg/m标准断面钢轨低24mm,使用时需下设24mm台板。
现有技术,AT尖轨跟端不仅锻造工艺复杂,锻造成型段机械性能和平顺度要求很高,AT尖轨的调节器铺设在两端是槽型轨的线路上时,AT尖轨没有轮缘槽,且与两端待焊槽型轨断面形状不同,将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和平顺度。
综上所述,针对槽型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AT轨做尖轨时跟端锻造工艺复杂、锻造成型段机械性能和平顺段要求高、由于模具所限成型段长度有限(一般0.8m以下),且成型段无轮缘槽,与两端待焊槽型轨断面形状不同,将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和平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槽型轨钢轨伸缩调节器,以解决现有的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采用AT轨时导致尖轨跟端加工复杂,以及没有槽型轨轮缘槽等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槽型轨钢轨伸缩调节器,所述槽型轨钢轨伸缩调节器包括:尖轨、基本轨、扣件和轨枕;所述尖轨和基本轨相互密贴在一起,所述扣件将所述尖轨和基本轨通过弹性铁垫板和螺栓副固定在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轨枕上;所述尖轨包括:尖轨轨底、连接所述尖轨轨底并向上延伸的尖轨轨腰、连接在所述尖轨轨腰上部并向第一侧向上延伸的尖轨轨头、连接在所述尖轨轨腰上部并向第二侧向上延伸的轮缘槽;所述尖轨轨底与所述尖轨轨腰形成第一“L”形;所述第一“L”形的下部短肢的侧面为尖轨轨底的跟部;所述第一“L”形的下部长肢位于所述尖轨轨腰的第二侧;
所述基本轨包括:基本轨轨底、连接所述基本轨轨底并向上延伸的基本轨轨腰、连接在所述基本轨轨腰上部并向所述第一侧延伸的基本轨轨头;所述基本轨轨底与所述基本轨轨腰形成第二“L”形;所述第二“L”形的下部短肢的侧面为基本轨轨底的跟部;所述第二“L”形的下部长肢位于所述基本轨轨腰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方向相反;
所述基本轨轨底和尖轨轨底位于同一承轨面上;
所述尖轨轨头的内侧面(即非工作边)密贴所述基本轨轨头的内侧面;
所述基本轨轨底的跟部与所述尖轨轨底的跟部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尖轨和基本轨采用同一种槽型轨制造,该槽型轨与两端待焊联的槽型轨完全相同,无需对尖轨跟端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尖轨和基本轨保留了槽型轨原有的轮缘槽,最大程度延续了槽型轨轮缘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尖轨轨头的非工作边为由两段或多段曲面构成的光滑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光滑曲面为复合刨切面,所述复合刨切曲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刨切曲面及第二刨切曲面,所述第一刨切曲面具有第一半径,所述第二刨切曲面具有第二半径,所述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且所述第一半径与第二半径的中心均位于所述尖轨非工作边一侧,所述第一刨切曲面和第二刨切曲面光滑过渡。
进一步地,在尖轨尖端附近,所述轨枕采用密集设置,以补偿钢轨轨底切削后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扣件包括:支撑所述基本轨轨底和所述尖轨轨底的弹性铁垫板、将所述基本轨的轨腰横向顶紧及将其轨底扣压在所述弹性铁垫板上的第一轨撑、将所述尖轨的轨腰横向顶紧及将其轨底扣压在所述弹性铁垫板上的第二轨撑、以及将所述第一轨撑和第二轨撑紧固在所述弹性铁垫板上的螺栓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铁垫板与所述基本轨轨底的接触面和所述弹性铁垫板与所述尖轨轨底的接触面为同一承轨面,所述承轨面可设置设计要求的轨底坡。所述弹性铁垫板可采用铁垫板与弹性垫板分开组装结构,也可采用铁垫板与弹性垫板通过硫化工艺制作成整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北车(北京)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北车(北京)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4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