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和用于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1982.1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高须纯太;石田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利蓉;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用于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1),其包括:电池外壳(10);外侧部件(57),所述外侧部件配置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外部上,并且由Al‑Mg合金或Al‑Mg‑Si铝合金制成;由纯铝制成的集电部件(51),所述集电部件具有i)伸出部(54),所述伸出部从所述电池外壳内伸出,穿过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中的第一通孔(13k)和所述外侧部件的第二通孔(57c),并且从所述电池外壳向外突出,和ii)压接部(55),所述压接部从所述伸出部朝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向外扩展,并且环状地覆盖所述外侧部件中的第二通孔的周围;焊珠(56c),所述焊珠将所述压接部的外周缘部(55p)与所述外侧部件电连接;和附加焊珠(56e),所述附加焊珠定位成比所述焊珠更靠向所述压接部的径向内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和一种用于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极体收纳在电池外壳内的电池,该电池是这样的,即在电池外壳内与电极体连接的集电部件伸出到电池外壳之外,并且集电部件的伸出部和配置在电池外壳外的外侧部件——其中伸出部插入穿过外侧部件中的通孔——通过集电部件的压接部被压接并变形而固定(参照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4-11073(JP 2014-11073 A))。
对于JP 2014-11073 A中记载的电池,外侧部件和环状地覆盖该外侧部件中的通孔的周围的集电部件的压接部被焊接在一起,使得外侧部件和集电部件电气地连接。更具体地,给出了外侧部件和压接部的周缘部分以分散方式(具体地,周向上的四个点)通过激光来焊接的例子(参照JP2014-11073 A的图3、5和6)。
发明内容
然而,已发现,当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斑点状焊珠(焊缝)时,焊珠的靠向压接部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可能发生开裂。如果焊珠中发生开裂,则集电部件的压接部与外侧部件之间经由焊珠的导电电阻增大,因而电池电阻增大,这是不希望的。
认为这种开裂以下述方式发生。对集电部件(压接部)使用容易变形的纯铝,而对外侧部件使用Al-Mg合金或Al-Mg-Si合金,这两者都具有高强度。纯铝具有比Al-Mg合金或Al-Mg-Si合金大的热膨胀系数。同时,焊珠由纯铝与铝合金混合的合金制成,并且制成焊珠的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是纯铝和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值。即,焊珠(合金)具有比压接部(纯铝)低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当固化的焊珠随着其温度下降而热收缩时,压接部与该压接部的外周缘部上形成的焊珠之间产生由于热膨胀差而引起的热应力。特别地,由于焊珠形成在压接部的周缘部上,所以焊珠与压接部的比焊珠更靠向径向内侧的部位之间产生热应力。因此,认为焊珠的靠向压接部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倾向于发生开裂。
本发明因而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具有利用穿过电池外壳并突出到电池外壳之外的集电部件的压接部固定在电池外壳上的外侧部件,其中抑制了用以改善外侧部件与集电部件的压接部之间的导电的焊珠开裂,以使得能确保外侧部件与集电部件的压接部之间通过焊珠的良好导电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这种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外侧部件,所述外侧部件配置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外部上,并且由Al-Mg合金或Al-Mg-Si合金制成;由纯铝制成的集电部件,所述集电部件具有i)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从所述电池外壳内伸出,穿过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中的第一通孔和穿过所述外侧部件的第二通孔,并且从所述电池外壳向外突出,和ii)压接部,所述压接部从所述伸出部朝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向外扩展,并且环状地覆盖所述外侧部件中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围,并且将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外侧部件固定在所述电池外壳上;焊珠,所述焊珠由来源于所述压接部和所述外侧部件的第一合金制成,并且将所述压接部的外周缘部与所述外侧部件电连接;和附加焊珠,所述附加焊珠由来源于所述焊珠和所述压接部的第二合金制成,并且定位成比所述焊珠更靠向所述压接部的径向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1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脑远程控制的环保颗粒取暖炉
- 下一篇:一种厨房液化气熄灭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