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异溶解性的多孔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0715.2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成田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1/28 | 分类号: | C08L1/28;C08B11/08;C08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洪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异 溶解性 多孔 水溶性 离子 纤维素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提供了具有36μm或更小的平均孔径和30μm至300μm的平均粒度的多孔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及提供了连续生产所述纤维素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粉碎第一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获得第一粉碎产物,以及通过具有40μm至400μm的开孔的筛将所述粉碎产物进行筛分以获得第一筛上残余物和第一过筛部分,其中在粉碎步骤中将一部分或全部的包含粒度小于和大于所述筛的开孔的颗粒的第一筛上残余物与第二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一起再粉碎以获得第二粉碎产物,将其粉碎以获得作为包含再粉碎颗粒的第二过筛部分的纤维素醚。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并且被用于化学领域、制药领域等的多孔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及生产所述多孔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方法。
2.相关技术的描述
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已经被用作药物产品、食品粘合剂、崩解剂、多种溶剂的增稠剂、建筑材料的保水剂、用于挤出的粘合剂、悬浮稳定剂等。
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通常需要与少量的水捏和以溶解在其中。当与少量的水捏和并溶解在其中时,首先溶解于水中的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粉末或颗粒的表面部分在溶解期间有时形成高度粘性膜。该高度粘性膜允许水溶性聚合物粉末或颗粒在溶解期间通过搅拌彼此粘附以形成团块形式的大的颗粒。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水的不均匀分布,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使它们溶解于水中。由于此原因,诸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溶解通过复杂的方法进行,所述方法诸如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通过利用纤维素醚在90℃或更高的热水中不溶的性质将此类纤维素醚预先分散在热水中,然后逐渐地冷却所得的分散物。在另一方面,诸如聚环氧乙烷和聚丙烯酸钠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溶解通过复杂的方法进行,所述方法诸如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在特别高速的搅拌装置中将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同时防止团块的形成,然后通过搅拌将所得的分散物转化成溶液。
作为生产可以溶解于冷水中而不会形成团块的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方法,提出了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将0.01重量份至15重量份的选自基于醚-、酯-和胺-的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添加至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粉末,在均匀混合和干燥之后,将所得的混合物粉碎成粗颗粒(日本专利申请审定公开号48-006622/1973)。还提出了能够用很少的几乎恒定颗粒大小的纤维状颗粒产生接近真正球体的球形颗粒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用指定的造粒机造粒,以及干燥所得的颗粒(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定公开号6-166026/1994)。
在另一方面,提出了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分散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粉末,同时允许诸如二醛的交联剂作用于所述粉末的表面以甚至在冷水中防止团块的形成,然后通过添加碱性组分破坏该交联的结构以加速其溶解性(日本专利申请审定公开号42-006674/1967)。此外,提出了生产不含粉尘、具有优异的水润湿性且在短时间段内可溶于冷水中而不会形成团块的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交联剂、酸和湿润剂添加至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获得颗粒材料,其中30重量%或更少的颗粒材料通过30-目筛,并且30重量%或更少的颗粒材料保留在200-目筛上(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定公开号2000-063565)。
在日本专利申请审定公开号48-006622/1973的方法中,颗粒在混合和干燥的步骤中曾被致密化,但在粉碎步骤中又变成具有纤维部分的粗颗粒,或者在其表面具有纤维的细粉末或颗粒,其将在冷水中形成团块。为了改善这种缺陷,在与增塑剂混合的步骤中添加大量的水以增加松散表观密度,并且将所得的混合物干燥并粉碎。然而,这伴随着以下缺点:所得颗粒的表观密度变得太高,以致于需要花费时间来溶解所述颗粒。在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定公开号6-166026/1994的方法中,产生的球形颗粒有时具有以下缺点:将颗粒溶解于水中需要花费时间,因为水由于水溶性纤维素醚的差的润湿性而不渗入颗粒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0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熄屏显示方法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芬布芬的精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