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可再次张拉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44821.X | 申请日: | 2016-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田建涛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锚索 封头 张拉 施工 重新安装 锁定 喷射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 边坡支护 焊缝处理 预埋钢板 脚手架 锚索孔 成孔 搭设 格构 角钢 清孔 斜坡 预埋 预制 预留 开挖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可再次张拉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次施工中斜坡开挖→锚索孔定位→成孔→清孔→锚索制安→喷射混凝土→搭设脚手架的前序工作,还包括第一次施工中格构施工和预埋钢板→锚索张拉锁定→预制封头并预埋角钢→预制混凝土锚索封头→封头安装→焊缝处理的工作,预应力失效后再次张拉→重新安装封头。本发明中锚索预留长度700mm~800mm,为满足可以再次张拉的长度;本发明中当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可以直接将封头打开,再次进行张拉、锁定和重新安装封头;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控制质量良好,很好的保证了边坡支护的稳定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可再次张拉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于川贵地区的山体工程,由于山体大多属于喀斯特地貌,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开挖山体,部分位置甚至需要垂直开挖,山体支护工作量较大。工程中山体支护采用的是预应力锚索加格构的支护方法,垂直开挖部分采用抗滑桩。鉴于预应力锚索施加张拉力后将长期埋置于潮湿的岩层或土体中,并持续承受高拉应力作用,其使用寿命将取决于锚索的耐久性。在工程实践中,锚固边坡失稳的事故时有发生、预应力锚索失效后,将无法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预应力锚索失效研究应对措施。
用常规方法进行锚索封锚存在的技术问题:由于锚索长期埋置于土层或岩层中,持续承受高拉应力作用,长此下去锚索的预应力将会失效。采用常规的封锚方法在预应力失效后,锚索将失去作用,无法保证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申请号为201410144433.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复施加预应力的锚索支护方法,其提供一种在不扰动全长注浆凝固结构、并具有足够强度的锚固端的可重复施加预应力的锚索的支护方法;包括制作安装锚索、首次注浆锚固锚索锚固端、二次注浆、重复施加预应力的流程,其并没有解决边坡锚索封锚存在预应力失效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可再次张拉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可再次张拉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次施工中斜坡开挖→锚索孔定位→成孔→清孔→锚索制安→喷射混凝土→搭设脚手架的前序工作,第一次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格构施工和预埋钢板:格构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锚索四周预埋钢板,随后进行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步骤二,锚索张拉锁定:根据设计的锚索张拉锁定值利用锚具和钢垫板进行锚索张拉并锁定,锚索预留长度700mm~800mm,多余部分切除;
步骤三,预制封头并预埋角钢:预制混凝土锚索封头,在封头中央预埋直径150mm镀锌钢管,同时在封口四周预埋角钢;
步骤四,封头安装:将外露锚索及锚具用黄油进行包裹,然后将封头套在外露锚索上,再把角钢和钢板焊接到一起;
步骤五,焊缝处理:将焊缝处理干净,角钢和钢板进行打磨除锈,然后涂抹黄油,最后用砂浆进行封闭;
锚索预应力失效后再次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六,锚索失效后再次张拉:锚索预应力失效后,打开砂浆封闭,割开焊缝,取下混凝土预制封头,再次对锚索进行张拉并锁定;
步骤七,重新安装封头: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锚索张拉锁定值为500KN~1000K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锚索张拉前在锚索中部预设有内应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种所用角钢为50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封头内壁涂有防腐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腐涂层为水性防腐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4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