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及其阴极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42960.9 | 申请日: | 2016-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张小文;来佑磊;金海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1;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及其 阴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片,包括阴极集流体,设置在阴极集流体上的富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在富活性物质层上的贫活性物质层,其中,富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一活性物质、第一导电剂和第一粘结剂,贫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二活性物质、第二导电剂和第二粘结剂,贫活性物质层中第二活性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低于富活性物质层中第一活性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第二导电剂为多孔碳材料。本发明锂离子电池阴极片可减少电池循环过程中过渡金属溶解到电解液并扩散到阳极表面的现象,从而减少过渡金属对阳极SEI膜的破坏,且不会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造成明显的影响,并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延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阴极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一般需要满足以下特点:(1)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其中HEV混合动力汽车对功率要求更高,储能电池对功率要求稍低);(2)工作温度范围宽,环境适应性强;(3)长的循环寿命及使用年限;(4)突出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含有过渡金属的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电解液中导电盐LiPF6会发生分解,形成LiF和PF5,PF5会与电解液中残余微量水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F,受酸性气体和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阴极材料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容易溶解到电解液中,随循环扩散到阳极并在阳极极片的表面催化SEI膜的分解,影响SEI膜的稳定性,加速活性锂的消耗,同时还会引发其它的副反应,从而加速电池的容量衰减。
例如,对于含有过渡金属Mn的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Mn的价态从+3到+4价变化,易产生Jahn-Teller效应,发生晶格畸变并导致体积收缩或膨胀,使得结构变得不稳定而塌陷。在高温下,特别在高电压体系中,电解液中痕量的HF会造成Mn2+的溶出,造成尖晶石结构的破坏,极大地加速了电池容量的衰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4HF+2LiMn2O4→3γ-MnO2+MnF2+2LiF+2H2O。
已有研究表明:金属Mn在阳极表面的沉积会影响Li的嵌入与脱出;且随着循环的进行,在阳极材料表面能够检测到更多的Mn,Mn在阳极与SEI膜发生反应,破坏SEI膜的稳定性,增加阳极的阻抗,加快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损失。
因此,现有的NCM(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NCA(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富锂锰基材料等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阳极材料表面不断的发生一些副反应,会产生一些酸性气体,扩散到阴极,会致使一些过渡金属溶解。另外,在不断的充放电过程中,阴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变差,也会造成一部分过渡金属溶出。溶出的过渡金属扩散到阳极材料的表面,破坏SEI膜的稳定性,增加活性锂的消耗,加快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最终导致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措施多为在活性物质层中直接混合具有吸附性的多孔碳作为导电剂,但是多孔碳材料本身具有极强的吸液能力,多孔碳的加入会降低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力,从而恶化锂离子电池的功率性能和安全性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过渡金属扩散到阳极,并能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阴极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阴极片,其可以减少过渡金属扩散到阳极,并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2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