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能利用系统、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39289.2 | 申请日: | 2016-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6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雷宪章;丁玉龙;谯耕;贺之渊;张译文;彭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5B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 地址: | 德国柏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能 利用 系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其内部设置有冷却液,将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存储在冷却液中,冷却液循环流动;
还包括:
储热单元,包括设置在冷却液周围的储热材料层,用于吸收并存储循环至所述储热单元的冷却液的热量,所述冷却液经储热材料冷却后循环至所述散热器中;
所述储热单元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储热材料温度;所述储热单元的出口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储热单元出口处传热流体温度;所述储热单元的入口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储热单元入口处传热流体温度;
热能利用单元,与所述储热单元连接,获取所述储热单元存储的热量,用于发电或供热或制冷或其组合,其中,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包括:发电子单元、供暖子单元或冷却子单元或其任意组合;所述发电子单元包括:蒸发器,获取储热单元中的热量并加热工质,使其气化产生高压驱动力;发电机,利用所述蒸发器产生的蒸汽的驱动力进行发电;冷凝器,将发电后的工质进行冷却;
实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
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高于预设的储热材料工作的最低温度,则控制所述热能利用单元正常工作,当所述储热材料温度低于预设的储热材料工作的最低温度,则控制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
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高于预设的最低出口温度,则控制所述热能利用单元正常工作并根据需求改变循环泵的运转效率,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低于预设的最低出口温度,则控制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
当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低于预设的最低入口温度,则判定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出现热量流失并发出报警信号;当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高于预设的最低入口温度,则将实际监测得到的入口温度与预先制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比对,得出用户侧对热能的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子单元包括:
换热器,与所述储热单元进行热交换,获取储热单元的热量,用于加热工质,使所述工质气化;
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连接,将工质进行压缩;
冷凝器,压缩后的工质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却;
蒸发器,将冷凝器中输出的冷凝工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气化,气化后的工质循环进入所述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子单元包括供暖换热装置,用于与所述储热单元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散热管道,用于将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储存在所述散热管道内的冷却液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材料层包括:液体储热材料层或固体储热材料层或相变储热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单元还包括:放热管道,利用所述储热材料中的热量加热放热管道中的工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放热管道中设置有循环泵,用于为所述工质提供循环动力。
8.一种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利用方法中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
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高于预设的储热材料工作的最低温度,则所述热能利用单元正常工作,当所述储热材料温度低于预设的储热材料工作的最低温度,则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
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高于预设的最低出口温度,则所述热能利用单元正常工作并根据需求改变所述循环泵的运转效率,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低于预设的最低出口温度,则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
当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低于预设的最低入口温度,则判定所述热能利用单元出现热量流失并发出报警信号;当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高于预设的最低入口温度,则将实际监测得到的入口温度与预先制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比对,得出用户侧对热能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92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