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定位点试卷中矩形定位框的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38847.3 | 申请日: | 201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0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雷俊杰;张浩川;余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K9/32 |
| 代理公司: | 44329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晓松<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试卷 矩形 识别 方法 | ||
1.一种无定位点试卷中待处理试卷的矩形定位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1)读入试卷,进行二值化、纠偏处理;
2)读取模板记录的矩形区域信息,运用“最大轮廓寻找”方法得到区域的最大轮廓,用最小的矩形对轮廓进行拟合;
3)判断拟合出来的矩形大小与记录的矩形大小是否一致,方法是设定一个误差范围,分别比较两个矩形的长度和高度的误差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在设定范围内,则该拟合出来的矩形即是需要识别的矩形;若不在设定范围内,则进行步骤4);
4)运用霍夫变换检测出区域信息的线段,并对检测出的线段作预处理,包括分类、合并;
5)对预处理后的线段进行加权排序;计算得到每条线段的权值后,根据权值从大到小对线段进行排序;
6)将权值位于前三位的线段提取出来,其余舍弃;
7)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各取出一条线段进行拟合,拟合的方法是:求出上线段与左线段的交点Point1,下线段和右线段的交点Point2,拟合得到的矩形长度为:Point2.x-Point1.x;高度为:Point2.y-Point1.y;
8)比较模板中记录的矩形长高,若误差均在设定范围之内,则认为识别成功,返回拟合矩形的坐标和长高,该拟合出来的矩形即是需要识别的矩形;若长度或高度的误差其中有一个超过设定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9)上方线段集合中取出下一条候选线段,再次进行拟合;
10)当上方线段集合全部测试完毕并且没有找到合适的矩形时,将该方向的线段索引重置,并按照“上、左、下、右”的顺序将更改线段的权限移至下一个方向;
11)四个方向上的所有线段集合全部测试拟合完毕后,若均没找到合适的矩形则输出“矩形未找到”。
2.一种无定位点试卷中空白模板试卷的选择矩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1)对通过扫描得到的原始试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2)对其进行纠偏处理;
3)得到纠正后的图像后,用“寻找最大轮廓”法找出试卷上面积最大的三个矩形,并记录其位置;
4)对矩形进行一次“矩形直线重叠判定”,确保最大轮廓寻找出来的矩形与直线拟合出来的矩形大小一致;
所述步骤4)“矩形直线重叠判定”方法如下:
1)确定矩形框的像素宽,根据经验设置为5;
2)从定位区域由上至下横向扫描图像,向下依次扫苗5个像素点,若其中有黑色像素点,则停止扫描,并将该行的总像素SumPix加1;
3)当扫描完一行之后,比较SumPix与定位区域宽的大小,若SumPix大于定位区域宽的80%,则认为该行有可能是矩形的边长,并停止扫描;否则,则将该行像素全部置零;
4)依次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图像进行清除操作,滤去尽可能多的噪声;
5)对经过清除处理后的矩形区域图像运用霍夫变换函数进行直线检测,得到该区域的线段信息;
6)对检测出来的线段进行二次处理;
7)记录四个方向上矩形线段的序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纠偏处理具体为寻找出图像中面积最大的轮廓,然后用一个最小的矩形将轮廓围住,计算矩形的角度,得出试卷的倾斜角度,再对试卷纠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处理步骤如下:
1)将线段分成四类,一是垂直左边的线段,二是垂直右边的线段,三是水平上方的线段,四是水平底部的线段,分类方法:根据线段坐标计算线段的角度,再比较线段坐标与区域中心的大小关系,得出线段的分类;
2)合并线段:从分类后的线段中取出两条线段,计算它们在各自方向上的距离,垂直的线段距离是y轴坐标的相减的绝对值,水平的线段距离是x轴坐标的相减的绝对值,比较距离是否在5个像素内,若是则将两条直线合并,合并的方法是取两条直线各自端点的坐标;
3)将合并后的线段排序,因为要记录矩形边框线段在所有识别出的线段的索引序号,因此需要对不同位置的线段作不同的排序:
顶部线段:根据y轴大小排序;
底部线段:根据寻找区域底部位置距离大小排序;
左侧线段:根据x轴大小排序;
右侧线段:根据寻找区域右侧位置距离大小排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88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