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存储器访问系统以及相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38443.4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5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勋;简义文;苏耀群;林志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 代理人: | 白华胜,王蕊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存储器 访问 系统 以及 相关 方法 | ||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5年11月23日,美国临时申请号为62/259,028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上述临时申请案的内容一并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数据传输方案,更具体来说,有关于使用可用描述符(descriptor)方案及/或预取(pre-fetch)方案和相关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简写为DMA)方法的DMA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交换机(network switch)是链接不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举例来说,网络交换机接收与其连接的源电子设备所产生的输入分组,并将从已接收的分组导出的输出分组传输至一个或多个目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已接收的分组原本是由一个或多个目的电子设备接收。一般来说,网络交换机具有分组缓冲器用于缓冲自输入端口(ingress port)接收的分组的分组数据,以及将储存在分组缓冲器的分组通过输出端口(egress port)转发。网络交换机是由在主机设备上运行的主机驱动器编程的电子设备。在某些情况下,网络交换机中的封包可被重新定向到主机设备用于特定处理,且主机设备中的封包可被转发至网络交换机进行传输。因此,需要创新的封包数据传送方案,以有效的发送主机设备和网络交换机之间的封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接存储器访问系统,实施于电子设备中,其中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总线与主机设备通信,其特征在于,直接存储器访问系统包含可用描述符通知电路,指示是否主机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可用,其中可用描述符通知电路由至少主机设备设置,且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记录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以及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器,当可用描述符通知电路指示主机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可用时,自主机设备取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并参考取自主机设备的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在电子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执行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接存储器访问系统,实施于电子设备中,其中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总线与主机设备通信,其特征在于,直接存储器访问系统包含预取缓冲器,储存一个或多个预取有效描述符;以及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器,参考取自主机设备的第一有效描述符执行电子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的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以及更在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结束之前,自主机设备预取至少一个第二有效描述符至预取缓冲器,其中每一有效描述符记录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直接存储器访问方法,实施于电子设备中,其中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总线与主机设备通信,其特征在于,直接存储器访问方法包含利用可用描述符通知电路指示是否主机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可用,其中可用描述符通知电路由至少主机设备设置,且至少一有效描述符记录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以及当可用描述符通知电路指示主机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可用时,自主机设备取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以及参考取自主机设备的至少一个有效描述符在电子设备和主机设备之间执行直接存储器访问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直接存储器访问系统以及相关方法可以改善总线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直接存储器访问能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用描述符机制概念的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直接存储器访问能力的另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机设备和电子设备之间的跨描述符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预取机制的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预取机制的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预取机制的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存储器访问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8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