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36989.6 | 申请日: | 2016-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西方雅之;菊池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包括形成有两个容纳部、中间部和限制部的保持部件。形成中板的平板部分别由容纳部容纳。平板部中的每一者具有基部、压配部、弹簧部、锁定部和被限制部。压配部在间距方向从基部突出,并且压靠保持部。弹簧部从基部向前延伸并具有弹性。弹簧部在间距方向与限制部分开。锁定部由弹簧部支承,并且在间距方向向配合部的外侧突出。被限制部从基部向前延伸,并且在间距方向位于限制部的内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中板的连接器并且涉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在CN 204179385 U(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参照图25,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900包括框架(保持部件)910、第一端子920和第二端子930、接地导体940以及屏蔽壳体(外壳)950。第一端子920和第二端子930中的每一者具有多个接触件。接地导体940通过嵌入成型与框架910一体地形成。
如图26中所示,接地导体940具有屏蔽板(中板)942和两个平板(接地板)944。屏蔽板942在上下方向(Z方向)位于平板944之间。屏蔽板942在俯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的轮廓。此外,屏蔽板942具有在间距方向(Y方向)设置在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X方向)位于前方(+X方向的部分)的一对锁定部946。锁定部946是在间距方向(Y方向)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锁定部946形成为在间距方向(Y方向)不可移动。
当连接器900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配合时,锁定部946与配合锁定部(未示出)一起锁定(摩擦锁定)连接器900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状态。连接器900和配合连接器的反复配合和分离在锁定部946产生磨损。这是因为锁定部946被配合连接器反复摩擦。锁定部946形成为不可移动。因此,锁定部946的磨损量相对较大。因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具有低耐久性的问题。
US 2013/0330976 A1(专利文献2)公开了设置有中板的另一种连接器。参照图27,包括在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未示出)中的组件960具有第一子组件970和第二子组件980,以及分别位于第一组件970和第二组件980之间的接地板(中板)990。接地板990中的每一者形成有一对弹簧部992。弹簧部992中的每一者在其顶端(+X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有侧接地件(锁定部)994。由于弹簧部992的弹性变形,侧接地件994在间距方向(Y方向)可移动。
如图27中所示,接地板990形成有开口996。另一方面,第二子组件980形成有与接地板990的开口996对应的柱982。第二子组件980还形成有通道984。通过使开口996与柱982对准,将接地板990与第二子组件980结合。通过使第一子组件970的接触件的通孔部972与第二组件980的通道984对准,将第一子组件970与第二组件980结合。因此,组件960被组装。
当连接器(未示出)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配合时,侧接地件994与配合锁定部(未示出)一起锁定(摩擦锁定)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状态。侧接地件994根据由配合锁定部(未示出)给予的力在间距方向(Y方向)移动。因此,侧接地件994与配合锁定部(未示出)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锁定部946的磨损量相比,侧接地件994的磨损量可减小。换言之,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具有提高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900具有因锁定部946不可移动而导致的磨损量大和耐久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连接器在耐久性方面优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然而,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具有接地板990夹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分离的子组件970与子组件980之间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组装精度取决于接地板990的开口996、第二子组件980的柱982和通道984的制造公差。因此,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具有低组装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耐久性和提高的组装精度两者的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6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