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点系泊系统的旋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9528.6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1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熊大柱;周英辉;赵雷刚;田永珍;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 | 分类号: | F16L27/08;F17D5/02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凸台 密封圈 泄漏检测 旋转接头 检漏口 上管体 下管体 环形密封圈 上连接法兰 下连接法兰 侧壁 单点系泊系统 单点系泊 连接法兰 上下浮动 外界连通 海工 密封 挤压 流出 告知 原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点系泊系统的旋转接头,属于海工单点系泊技术领域。该旋转接头包括下管体和上管体,下管体上设置有下连接法兰,上管体上设置有上连接法兰,下连接法兰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上连接法兰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通过在第一环形凸台的侧壁和第二环形凸台的侧壁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从而既对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进行密封,又避免旋转接头上下浮动时密封圈受到较大的挤压,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道环形密封圈之间的位置设置检漏口,并在下连接法兰中与检漏口一一对应地开设泄漏检测通道,通过泄漏检测通道将检漏口与外界连通,使得可以通过泄漏检测通道中是否有原油流出来判断是否有密封圈失效,从而准确告知工作人员密封圈的失效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工单点系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点系泊系统的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单点系泊系统作为海上中转终端,可以供大型船舶系泊和装卸原油。单点系泊系统通常由一个浮筒、设置在浮筒上的旋转接头和水下软管组成,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水下软管连接。浮筒漂浮在海面上,油轮通过漂浮软管与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从而可以将油轮上的原油通过水下软管送入海底管线,再输到岸上的原油储罐中。
旋转接头主要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上管体和下管体对接,且可以相对自由转动,漂浮软管与上管体连接,水下软管与下管体连接。
在现有的旋转接头中,上管体与下管体对接处的密封通常采用轴向密封,即密封圈设置在上管体和下管体相对的端面上,随着海浪的波动,旋转接头会上下浮动,由于上管体支撑在下管体上,这就使得在浮动过程中,密封圈会反复受到挤压,导致寿命缩短,且在浮动过程中,上管体和下管体相对的端面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缝隙,同时由于旋转接头内的原油压力较高,也会增大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的缝隙,使得原油从缝隙中泄漏,而工作人员无法得知密封圈是否失效,无法及时进行维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点系泊系统的旋转接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点系泊系统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包括下管体和上管体,所述下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下连接法兰,所述上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上连接法兰,所述上连接法兰和所述下连接法兰通过回转支承可转动地对接,所述下连接法兰的与所述上连接法兰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管体同轴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上连接法兰的与所述下连接法兰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上管体同轴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互套接,且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均位于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孔中,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侧壁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三道间隔设置的环形密封圈,所述下连接法兰中开设有若干条泄漏检测通道,所述若干条泄漏检测通道的入口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道所述环形密封圈之间,且任意相邻的两道所述环形密封圈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泄漏检测通道的入口,所述若干条泄漏检测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下管体的外部;
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状的沉沙槽,且所述沉沙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下连接法兰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外。
可选地,所述下连接法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同轴的第三环形凸台,所述回转支承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三环形凸台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的端面与所述上连接法兰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口和凸缘。
具体地,所述下管体上连通有下管道,所述下管道的中心线与所述下管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法兰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有裙板,所述裙板与所述下连接法兰共面设置,所述下管道的管壁与所述裙板之间连接有若干肋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11)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111)之间设有0.5~1mm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9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剪线和抬压脚机构及缝纫机
- 下一篇:复合型泡沫式雪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