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刷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8742.X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0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姜奇兑;金圣珍;柳承奎;金昶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恩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6B9/04 | 分类号: | A46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世宗***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束 植毛 牙刷刷头 中央部 图案 梯形图案 直线图案 牙刷 后端部 前端部 成V形 臼齿 去除 牙斑 牙颈 植入 擦拭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并且能够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的牙刷刷头。该牙刷刷头包括:第一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前端部,排列成梯形图案;第二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后端部,排列成直线图案;第三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中央部,排列成+形图案;第四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中央部,排列成X形图案;第五毛束,植入在所述第三毛束以及第四毛束与所述第二毛束之间,排列成V形图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刷刷头,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并且能够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的牙刷刷头。
背景技术
通常,牙斑(plaque)是指附着在牙齿表面而产生的粘稠的透明膜,也称作牙垢。牙斑由口腔中的大量细菌(bacteria)与唾液内的特定成分彼此凝结而形成,还产生于牙齿、镶牙物、矫正装置、假牙及其周边。
牙斑中的细菌产生毒素和游离氧,不仅伤害牙龈,还损害牙齿及其周边组织。当牙齿和牙龈受损而引发炎症时,红肿出血,并产生口臭。尤其是,牙齿与牙龈之间的间隙变大而产生的牙周袋中堆积牙斑时,连支撑牙齿的骨骼都被受损,严重时会造成牙齿的丧失。
因此,需要平时通过刷牙来去除牙斑,而为了有效去除牙斑,刷毛要达到牙面(牙齿的表面)、牙颈(牙齿与牙龈之间)、牙间(牙齿与牙齿之间)等所有区域。
但是,普通的刷毛一律由圆筒形结构的牙刷毛束构成,或者牙刷毛束具有均匀的排列图案,因此虽然牙面清洁力优秀,但是牙颈清洁力以及牙间渗透力低,使得无法有效去除牙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植入三角形牙刷毛束以及菱形牙刷毛束的牙刷的刷毛植入结构(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06545号(2003.02.25.)),但是这种现有的刷毛植入结构只对特定的刷牙方法有效,不适合广泛使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采用多种方法刷牙时都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牙斑的合适的刷毛形状和排列。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06545号(2003.02.25)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并且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的牙刷刷头。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的牙刷刷头包括以多种图案排列在植毛面上的牙刷毛束。牙刷毛束包括:第一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前端部,排列成梯形图案;第二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后端部,排列成直线图案;第三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中央部,排列成+形图案;第四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中央部,排列成X形图案;第五毛束,植入在所述第三毛束以及第四毛束与所述第二毛束之间,排列成V形图案。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牙刷刷头,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
另外,本发明在植毛面的前端部具备梯形图案的第一毛束,从而能够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并且在植毛面的后端部具备直线图案的第二毛束,从而能够有效清洁门牙和尖牙的后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恩克有限公司,未经科恩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8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豆类种皮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智能摇摆床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