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8216.3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耕三;藤原勋;石川香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健;王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本公开提供的二次电池(10),包含:由以铝为主成分的金属形成的壳体(12);收纳于壳体的层叠电极体(30);将层叠电极体的负极与负极端子(17)电连接的负极集电板(40);将层叠电极体的正极与正极端子电连接的正极集电体;配置于壳体与层叠电极体之间的第1金属板(50)、(54);以及配置于壳体与第1金属板之间的绝缘材料制的垫片(60)。壳体与正极电连接,或者经由绝缘部件配置于第1金属板的第2金属板与正极电连接。负极集电体与第1金属板通过接触而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一对电极复数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体的二次电池。作为该二次电池的一例,可举出具有多个正极、负极和隔板,正极和负极隔着隔板交替层叠成的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中采用所谓层叠型的电极结构的情况下,由伴随充放电的电极的膨胀收缩导致的应力容易在电极层叠方向上均匀产生,例如与卷绕型的电极结构相比能够减小电极体的应变,容易实现电池反应的均质化、电池的长寿命化等。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电极体为卷绕型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为了提高穿刺安全性即钉子等具有导电性的异物从外部侵入时的安全性,在配置于与电极体的卷绕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端的正极未涂布部焊接面积较大的第1金属板(导电板)。正极未涂布部是在正极中没有涂布正极活性物质的部分。由此在具有导电性的异物侵入的情况下,通过第1金属板与壳体发生短路,能够不起火地将存储的电流放电。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同样地在电极体的第1电极的未涂布部通过焊接连接第1导电板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第2电极的未涂布部通过焊接连接有第2导电板。并且,第1电极和第2电极隔着绝缘板配置。在该结构中,通过二次电池的贯穿使第1导电板和第2导电板直接电短路,由此在短路时几乎不产生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974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241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各自公开的二次电池中,作为电极结构采用层叠型的情况下,电极结构中在层叠方向上电极体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层叠多个,在最表面的电极的电极接片焊接金属板。由此,电极接片在层叠方向上不连续,因此在由于异物从外部侵入或来自外部的应力而造成强制性短路的情况下,在金属板与电极体的连接部中,强制短路时的电阻增高,在导电板流通的电流受到抑制。所以使短路电流迂回的效果有可能较低。另外,特别是受到大的外部应力的情况下,由于表面的电极接片断裂,金属板与集电体的导通被切断,难以得到短路电流的迂回效果。
作为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二次电池,具备:由以铝为主成分的金属形成的壳体;收纳于壳体、由多个正极和多个负极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体;将负极与负极端子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将正极与正极端子电连接的正极集电体;配置于壳体与层叠电极体之间的第1金属板;以及配置于壳体与第1金属板之间的绝缘材料制的垫片,壳体与正极电连接,或经由绝缘部件配置于第1金属板的第2金属板与正极电连接,并且,负极集电体与第1金属板通过接触而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在具备层叠电极体的结构中,能够提高在异物从外部侵入的情况下或受到外部应力的情况下使短路电流迂回的效果。由此,能够实现能将存储的能量更安全地放出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二次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A是从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取下壳体主体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在图2A所示的结构中安装第1金属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概略性地表示图2A的A-A截面的图。
图3B是在图3A中显示较多正极和负极的层叠数的图3A的B部分放大对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8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