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2856.3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邹昀辛;刘丰;杨帆;王晓光;李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板 交换 总线 负载 均衡 冗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其中,包括:第一接口为第一交换板的PCIe外部接口,第二接口为第一交换板的PCIe内部接口;第三接口为第二交换板的PCIe外部接口,第四接口为第二交换板的PCIe内部接口;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分别用于将输入的PCIe数据进行负载均衡后输出;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互为冗余,使得第一交换板以及第二交换板形成冗余结构;第一分组交换器以及第二分组交换器分别用于PCIe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的转换,以与外部以太网进行通讯。本发明的控制板和交换板PCIe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避免数据信号的多次转换,降低了网络延迟,增加了网络带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信道融合的应急视频加密无线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集群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应用交付负载均衡器已成为数据中心应用中的一种常见的四层/七层网络负载均衡设备。这种负载均衡设备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是在控制板电路板上集成专用网卡或高速以太网卡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软件和驱动完成数据流负载均衡的目的。该方案存在两个缺陷:网络通信的带宽受限于网卡,当负载均衡器作为主路部署时往往会成为网络瓶颈;存在单节点故障,部署时需要采购冗余设备,增加了成本。
第二种是是将交换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集成在一起,并通过一些算法控制网络数据的流入和流出,达到负载分发的目的。这种方式需要实现主控电路与交换电路的数据交互,最常见的方案是将两电路间用以太网互连。该方案存在两个缺陷:两电路板间数据的通信经过多次信号转换,增加了功耗和延迟;设备存在单节点故障,部署时需要采购冗余设备,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其中,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一交换板以及第二交换板;第一交换板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一分组交换器;第二交换板包括: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以及第二分组交换器;该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一交换板进行通信控制,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二交换板进行通信控制;第一接口为第一交换板的PCIe外部接口,用于将第一分组交换器输入的PCIe数据传输给该第一控制模块,该第二接口为第一交换板的PCIe内部接口,用于将该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PCIe数据传输给第一分组交换器;第三接口为第二交换板的PCIe外部接口,用于将第二分组交换器输入的PCIe数据传输给该第二控制模块,该第四接口为第二交换板的PCIe内部接口,用于将该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PCIe数据传输给第分组交换器;该第一控制模块以及该第二控制模块分别用于将输入的PCIe数据进行负载均衡后输出;该第一控制模块与该第二控制模块互为冗余,使得第一交换板以及第二交换板形成冗余结构;该第一分组交换器以及该第二分组交换器分别用于PCIe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的转换,以与外部以太网进行通讯。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内存、第一处理器和第一网卡;该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内存、第二处理器和第二网卡;该第一网卡与第二网卡通过心跳线连接;该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对该第一交换板的通信进行控制;该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对该二交换板的通信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第一串行EEPROM,用于保存该第一交换板的配置信息;第二串行EEPROM,用于保存该第二交换板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板和交换板总线直连的负载均衡冗余交换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第一时钟芯片,用于向该第一交换板提供时钟频率;第二时钟芯片,用于向该第二交换板提供时钟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未经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2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