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22101.3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郑萃;祝桂香;刘立志;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3/2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聚酯组合物含有聚酯A、聚酯B和脂肪族聚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聚酯A、聚酯B和脂肪族聚酯混合,并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挤出造粒,以得到聚酯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聚酯组合物在形状记忆材料中的应用。将本发明提供的聚酯组合物用于形状记忆材料,该形状记忆材料的形变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均达到92%以上,最大形变率高达400%以上。另外,该形状记忆材料的最初赋形温度和启动温度均可以调节,这将更有利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酯组合物,该聚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酯组合物,以及该聚酯组合物在形状记忆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形状记忆材料是一类特殊的智能材料。形状记忆金属在工业和生活中已有不少的应用,例如菲利普公司的只能轮胎防滑钉,在道路结冰时能自动伸长,提高轮胎的防滑性能。意大利一家公司开发了含有形状记忆材料的衣服,当天热时袖子会自动卷起。在太空中一些卫星的天线也用形状记忆型金属制成。形状记忆材料在形状记忆效应方面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形状记忆管接头。形状记忆管接头可以连接两个管道,尤其是两个尺寸差别很大的管道。形状记忆管接头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装配空间等优点。形状记忆材料往往应用于特殊环境需求,或是人性化的领域,通常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新型材料。
热致感应型形状记忆材料经历最初的赋形后,在一定的温度下受外力变形,冷却后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而再次加热后,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形状记忆型高分子具有加工容易,质量轻,操作温度低,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在许多高附加值的产业常有其应用于研究。形状记忆型高分子的最大形变率通常在10-100%之间。
形状记忆型高分子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两种。不可逆的形状记忆型高分子的最初形状一旦赋予后不可更改,而可逆的形状记忆型高分子,它的最初赋形是可改变的,更加环保。
对于不可逆的形状记忆型高分子材料,例如,CN103160948A揭示了一种基于交联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它的形变固定率约为90-98%,形状回复率在85-95%之间。这类形状记忆高分子的最初赋形都不可重复和再生。并且,它们的形变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和100%都有一定的距离。它们的最大形变率通常在20%-400%之间。而对于可逆的形状记忆型高分子,例如,CN105504474A揭示的一种形状记忆高分子,它的形状回复率为80-95%,形状固定率约为90-98%,最大形变率约为50%。这类形状记忆型高分子虽然最初赋形可重复,但它们的形状回复率和形状固定率往往不如不可逆的形状记忆型高分子,而最大形变率更差得多,通常是小于100%的。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种可大形变,并且形状回复率和形状固定率都接近100%的可逆形状记忆型高分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形状记忆产品具有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酯组合物,以及该聚酯组合物在形状记忆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酯组合物,该聚酯组合物包括:
(1)聚酯A,所述聚酯A为含有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A和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B的共聚物,
(2)聚酯B,所述聚酯B为含有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C和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B的共聚物,
(3)脂肪族聚酯,
其中,m1为2-10的整数,n1为2-8的整数,且m1和n1相同或不同,所述聚酯A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900,000;m2为2-10的整数,n2为2-8的整数,且m2和n2相同或不同,所述聚酯B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900,000;并且,n1小于n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2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