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恶意流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1025.4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9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魏民;王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恶意 流量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控制恶意流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大数据领域。其中恶意流量控制装置从流量监测装置中实时采集用户的流量记录,判断流量记录的URL是否记录在安全库中,若URL未记录在安全库中,则进一步判断流量记录是否为持续下载记录,若流量记录为持续下载记录,则将流量记录与用户的历史行为进行比较,以获得流量记录的疑似度,根据疑似度的大小向流量控制装置发送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便对恶意流量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对从流量监测装置实时采集的流量记录进行过滤,筛选出可疑的持续下载记录,基于用户历史行为进行疑似度评分,并根据疑似度评分高低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提高了网络智能服务的准确度和精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恶意流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4G带来网速的提升,移动终端上恶意软件/插件“偷跑流量”带来巨额话费的投诉越来越多,恶意软件的后台持续下载、偷跑,让运营商背了黑锅。例如:
1)广东佛山某电信手机用户:3小时用掉23G流量。
后经查为手机APP出错,反复访问并重复下载文件而产生巨大流量;
2)武汉某电信手机用户:一夜之间流量跑50GB,次日凌晨被欠费停机。
后经查为个人热点被盗,用于BT下载所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目前运营商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方法1:短信提醒。具体为当流量达到套餐限额时,进行短信提醒。
2)方法2:自动封顶。具体为流量封顶或费用超套餐500元后封顶。
运营商采取的上述不区分真假“李逵”的封顶策略,虽然避免了“天价”账单,但用户的话费和损失仍然存在,用户相关投诉仍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恶意流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对从流量监测装置实时采集的流量记录进行过滤,筛选出可疑的持续下载记录,基于用户历史行为进行疑似度评分,并根据疑似度评分高低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提高了网络智能服务的准确度和精细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恶意流量的方法,包括:
从流量监测装置中实时采集用户的流量记录;
判断流量记录的URL是否记录在安全库中;
若URL未记录在安全库中,则进一步判断流量记录是否为持续下载记录;
若流量记录为持续下载记录,则将流量记录与用户的历史行为进行比较,以获得流量记录的疑似度;
根据疑似度的大小向流量控制装置发送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便对恶意流量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流量记录是否为持续下载记录包括:
判断具有URL的各流量记录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定间隔门限;
若平均时间间隔小于预定间隔门限,进一步判断具有URL的流量记录持续条数是否大于预定条数门限;
若流量记录持续条数大于预定条数门限,则判断流量记录为持续下载记录。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流量记录与用户的历史行为进行比较,以获得流量记录的疑似度包括:
统计流量记录的流量值与用户的流量平均值之比以作为第一指标;
统计流量记录的流量值与用户的流量峰值之比以作为第二指标;
判断URL是否出现在用户的历史下载地址中以作为第三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21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