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收银系统和收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8310.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7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邬杨辉;杜方明;王继文;纪昌星;孙景芳;杨明睿;李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20 | 分类号: | G06Q20/20;G07G1/14;G07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11326 | 代理人: | 常利强,王桂玲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收银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商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收银系统和收银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企业连锁化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各商户对自身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保证操作规范、账务明晰的前提下,商户也希望大幅降低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
目前各个行业中使用的收银系统一般都是人工收银系统,而在多业态下的经营方式(诸如百货、购物中心、超市等)分别以不同的人工收银系统单独结算。在这些不同的人工收银系统中,需要在收银台人工清点、录入收银系统最后结账;商户的收款系统在完成订单支付后,可以打印订单支付票据,用于退单凭证和支付凭证。但是人工收银的过程中耗费了过多的人工成本及结算时间。这些分别独立结算的收银系统并不能很好的支持多场景强并发的多业态经营方式。因此需要一套适合多场景强并发的收银管理系统,以满足目前诸如百货、购物中心、超市等多业态下的经营。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多场景强并发的收银管理方法。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收银系统和收银方法,可以多场景强并发的收银管理。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收银系统,包括:与服务端通信连接的第一收银终端、第二收银终端和第三收银管理终端;
所述第一收银终端、所述第二收银终端和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分别独立收银生成单独的收银信息,并分别将所述单独的收银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统一接收所述第一收银终端、所述第二收银终端和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发送的收银信息并结算处理库存;
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生成商品管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处理所述商品管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银终端包括:与第一处理器通信的键盘和显示终端;
用户通过所述键盘录入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并提交至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结算后生成收银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显示终端实时显示用户录入的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及收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银终端包括:
第二处理器和与第二处理器通信的触控显示屏;
用户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录入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并提交至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结算后生成收银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触控显示屏实时显示用户录入的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及收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包括收银单元和商品管里单元:
所述收银单元接收用户输入的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生成收银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商品管理单元接收用户输入的商品管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处理所述收银信息和所述商品管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银终端、所述第二收银终端和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卖场。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收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智能收银系统,包括:
所述第一收银终端、所述第二收银终端和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分别独立收银生成单独的收银信息,并分别将所述单独的收银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统一接收所述第一收银终端、所述第二收银终端和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发送的收银信息并结算处理库存;
所述第三收银管理终端生成商品管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处理所述商品管理信息。
可选地,所述生成单独收银信息并将所述单独的收银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端包括:
录入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并提交至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结算后生成收银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实时显示录入的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及收银信息。
可选地,所述生成单独收银信息并将所述收银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端包括:
录入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并提交至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结算后生成收银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实时显示录入的商品信息和结算信息及收银信息。
可选地,所述生成商品管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商品管理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处理所述收银信息和所述商品管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8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