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重复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7709.7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廷学;刘建坤;王宝峰;吴峙颖;周珺;贾文峰;刘世华;眭世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67;E21B43/27 |
代理公司: | 11611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烽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重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重复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储层特性参数和初始裂缝特性参数,选择分层重复压裂方式、压裂液和分层重复压裂施工参数;任选地,对初始裂缝进行修复;重复压裂压开新裂缝;平衡顶替。本发明选择合适的分层重复压裂方式,充分利用初始裂缝及其中的支撑剂,优化重复压裂的工艺参数以实现与储层的最佳匹配并造新缝,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每层的压开程度,控制新裂缝的缝高延伸,合理优化与控制裂缝支撑剖面,提高新缝的裂缝复杂性程度及有效改造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藏压裂增产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重复压裂方法,尤其是适用于多薄层砂岩油气藏的分层重复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薄层(薄互层)储层在国内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江汉盆地等地区广泛分布,可采储量较为可观。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及诸多油气田产量递减的加剧,多薄层储层已成为国内油气田增储上产及挖潜稳产的主要接替区块。多薄层储层压裂一般需要采用分层压裂技术,如封隔器机械分层、填砂分层、投球分层等压裂手段。分层压裂之后随着产量的逐渐递减,当储层产能低于经济开采极限产量后,绝大多数井为了挖潜增效,都将面临分层重复压裂的问题。
然而,目前多薄层分层重复压裂方面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及瓶颈,比起单独的实施分层压裂和单独的实施重复压裂,分层重复压裂将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技术难题。
首次分层压裂中裂缝支撑剖面不合理。多薄层首次分层压裂中,目前诸多工艺采用了多层封隔器管柱实现分层的压裂方式;这种压裂工艺为了防止在压裂过程中砂卡管柱,往往在顶替阶段采取过顶替的策略,从而导致近井裂缝地带导流能力损失严重,甚至会出现导流能力为接近于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压后产量及递减率,致使油气井的压裂效果过早失效。
分层重复压裂方式选择难。在多薄层首次分层压裂中,若未进行缝高监测或采用的压裂工艺无法进行缝高监测(多层封隔器管柱压裂方式由于难以在封隔器内腔下测井仪器,故无法进行井温测井等相关作业),则压裂裂缝缝高的延伸情况是不确定的。这种情况下,进行此类多薄层的重复压裂,若存在裂缝失控现象,会造成多薄层裂缝在纵向上相互贯通,即使下多层封隔器也难以保证层间的有效封隔,重复压裂过程中易引发层间支撑剂的窜流导致的砂卡管柱情况,给施工作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重复压裂的裂缝起裂与延伸规律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重复压裂裂缝延伸主要基于压前复杂应力场(首次压裂裂缝引起的诱导应力场和压后长期生产引起的诱导应力场的叠加应力场)的作用;若两个诱导应力场的叠加未改变或未太多改变原始的应力场,则重复压裂时裂缝会沿着首次压裂的老裂缝继续延伸,尤其是在首次分层压裂中存在裂缝高度失控现象的话,重复压裂要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是非常困难的。(2)即使在分层重复压裂中,同时考虑裂缝诱导应力和生产引起的诱导应力的耦合模型,重复压裂时裂缝的起裂和延伸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很难保证压后能取得理想的增产效果。
目前,国内对于多薄层分层重复压裂方面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也缺少相关成功实施先例。因此,对多薄层类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在目前多薄层压裂面临诸多难题的背景下,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分层重复压裂方法及工艺,尤其适用于多薄层储层,以提高对该类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及有效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重复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储层特性参数和初始裂缝特性参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分层重复压裂方式、压裂液(类型和配方等)、分层重复压裂施工参数;
S2:任选地,对初始裂缝进行修复;
S3:重复压裂压开新裂缝;和
S4:平衡顶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7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