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催化裂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7106.7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1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朝钢;魏晓丽;陈学峰;张久顺;罗一斌;田辉平;张执刚;刘银亮;李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C07C4/06;C07C4/18;C07C11/04;C07C11/06;C07C15/02;C10G5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烯烃 芳烃 催化 裂解 方法 | ||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催化裂解方法,重质原料在第一反应器与第一部分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富含饱和烃的轻质原料和富含烯烃的轻质原料在第二反应器和第三反应器与第二部分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所有反应油气和待生催化剂均进行气固分离,其中反应油气经进一步分离得到包含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产物;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后进入催化剂再生器中烧焦再生,再生催化剂返回反应器中循环使用;所述催化裂解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15%~65%的天然矿物质,10%~60%的氧化物和25%~75%的Y型分子筛和含磷IMF结构分子筛。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低碳烯烃和轻芳烃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存在氢的情况下烃油的催化转化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催化裂解方法。
背景技术
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是化学工业的最基本原料,国内外多以天然气或轻质石油馏分为原料,采用乙烯联合装置中蒸汽裂解工艺生产低碳烯烃。除生产乙烯外,约70%的丙烯、90%的丁二烯、30%的芳烃均来自蒸汽裂解副产。虽然蒸汽裂解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不断完善,但仍具有能耗高、生产成本高、CO2排放量大和产品结构不易调节等技术局限,传统的蒸汽裂解生产乙烯和丙烯的技术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轻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产量和规模仅次于乙烯和丙烯。轻芳烃生产主要来自于重整汽油和乙烯裂解汽油。预计未来仅依靠这些来源无法满足纯苯和对二甲苯的市场增长需求。采用石油烃催化裂解技术,通过工艺参数与催化剂性质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同时多产轻芳烃,该技术是当前乃至未来低碳烯烃和芳烃生产技术的研究热点。
CN98101765.7公开一种同时制取低碳烯烃和高芳烃汽油的方法,重质石油烃和水蒸气在提升管和密相流化床组成的复合反应器的下部与催化剂接触;轻质石油烃进入复合反应器的上部即密相流化床底部与催化剂接触。本方法的优点是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并在同一装置内进行反应,提高低碳烯烃特别是丙烯的产率,汽油中的芳烃含量增加到80重%左右。
CN200410006189.1公开了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化工型炼油方法,将原料油或部分加氢循环油与再生的催化裂解催化剂、水蒸气在催化裂解反应器内接触反应,得到目的产物低碳烯烃和芳烃。该方法从重质原料最大限度地生产丙烯、乙烯等低碳烯烃,其中丙烯的产率超过30重%,同时联产BTX等轻芳烃。CN201010233651.7公开一种生产丙烯和轻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烃类原料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复合反应器中接触在催化裂化条件下反应,得到低碳烯烃、富含轻芳烃汽油等产品,进一步分离得到轻芳烃,复合反应器包括提升管反应器与流化床反应器。CN103785460A提出了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MFI结构分子筛和磷改性的β分子筛复配的催化剂体系,用于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具有更高的低碳烯烃产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均以低碳烯烃为主要目标产率,联产轻芳烃,因此轻芳烃的产率增加得有限,有必要在现在工艺技术与催化材料基础上,开发一种具有较高低碳烯烃和轻芳烃产率的催化裂解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提高低碳烯烃和轻芳烃收率的催化裂解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
(1)、重质原料在第一反应器与第一部分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得到第一部分反应油气和待生催化剂;
(2)、富含饱和烃的轻质原料和富含烯烃的轻质原料在第二反应器和第三反应器与第二部分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得到第二部分反应油气和待生催化剂;
(3)、步骤(1)所述第一部分反应油气和待生催化剂、步骤(2)所述第二部分反应油气和待生催化剂均进行气固分离,其中反应油气经进一步分离得到包含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产物;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后进入催化剂再生器中烧焦再生,恢复活性的再生催化剂返回反应器中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7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