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曲轴锻件的贝氏体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13325.8 | 申请日: | 2016-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5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政;张朝磊;陈列;蒋波;苗红生;周乐育;吴萌;赵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8/60;C22C38/06;C22C38/20;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2C38/18;C22C38/38;C22C38/48;C22C38/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素体 珠光 体型 非调质钢 曲轴 锻件 贝氏体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曲轴锻件的贝氏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曲轴锻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无贝氏体;硬度228~265HB,所述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35%~0.42%C、0.35%~0.85%Si、1.00%~2.00%Mn、0.10%~0.40%Cr、0.010%~0.050%S、0.003%~0.020%Al、Nb+Ti≤0.05%、V≤0.02%、0.010%~0.040%N、P≤0.030%、Cu≤0.25%、Mo≤0.1%、Ni≤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曲轴锻件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钢材→感应加热→两道次辊锻→闭模预锻→闭模终锻→切边→校正→控制冷却;即原料钢材充分感应加热奥氏体化后,经两道次辊锻制坯,合理分配体积,实现最少坯料的成形;然后经闭模预锻和终锻成形、切边和校正;最后控制冷却至室温,得到曲轴锻件;
具体控制方法包括:
(1)原料钢材的酸浸低倍锭型偏析≤2级, 原料钢材边部或心部的偏析位置由硫印检验,心部的碳和硫分析值与熔炼分析碳和硫的平均值的相差值ΔC<15%、ΔS<15%;
(2)曲轴锻件的原奥氏体晶粒度≥3.5级;
(3)原料钢材原奥氏体晶粒度≥5.0级;
(4)原料钢材感应加热温度为1200℃±40℃,总加热时间为10~20min;
(5)曲轴锻件校正后冷却的平均冷却速度为0.3~1.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33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耐冲击合金衬套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皮弹簧扁钢轧制工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