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服务器和第一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1926.5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肖行俊;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王花丽,张颖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通信 方法 服务器 第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多终端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服务器和第一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智能设备(智能手机、各种pad及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音视频通话已经从以PC为主要的参入终端的时代进入到以移动智能设备终端为主要参入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音视频通话的质量,通话过程的灵活移动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都有了更高要求。
现有的通信策略虽然在后台可以允许同一账号多个终端设备同时在线,音视频通话发起时,如果被叫方有多个终端在线,音视频后台可以把音视频呼叫请求发送到被叫方的所有在线终端上,但被叫方只能在一个终端接听通话,未参入通话的其它终端无法感知相同账号的其它终端的通话存在。而且,一旦建立音视频通话后,参入通话双方的终端类型就固定了,音视频通话无法转移到其它终端,通话场景受限,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服务器和第一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音视频通话中一旦通信建立后无法更换通信终端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切换通信过程中的通信终端,通信场景更灵活多变;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切换终端的切换请求;其中,所述切换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
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基于所述账户信息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相同;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的第三终端的标识信息;
建立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是不同的终端;
发送通信切换指令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通信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通过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处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通信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第二终端与第三终端是否通过通信应用程序具有通信连接;
若检测到第二终端与第三终端通过通信应用程序具有通信连接,发送用于切换终端的切换请求至服务器;其中,所述切换请求中包括第一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第三终端是不同的终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通信切换指令;其中,所述通信切换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信息;
响应所述通信切换指令,基于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信息切换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通过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获取单元、建立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切换终端的切换请求;其中,所述切换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基于所述账户信息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应用程序的账户信息相同;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的第三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是不同的终端;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通信切换指令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通信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通过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处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通信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第三发送单元、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二终端与第三终端是否通过通信应用程序具有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1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