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玻璃的设备和对施加到玻璃带的牵拉作用力进行管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0702.2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77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C·S·寇格;G·N·库德瓦;M·Y·尼西姆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C03B3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鑫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拉作用力 玻璃带 施加 驱动扭矩 玻璃 电子控制器 方法和设备 拉制设备 自动计算 时间段 侧端 管理 制造 转动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用于制造玻璃的设备和对施加到玻璃带的牵拉作用力进行管理的方法。揭示了用于管理在拉制设备中施加到玻璃带的牵拉作用力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向玻璃施加前侧和后侧驱动扭矩。所述方法还包括用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器,分别自动计算施加到玻璃带并对应前侧或后侧端辊的至少一次转动的第一时间段的前侧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对比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建立所述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之间的牵拉作用力之差。改变前侧驱动扭矩或后侧驱动扭矩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降低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之间的牵拉作用力之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3/058958,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9月1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380050083.9,发明名称为“用于制造玻璃的设备和对施加到玻璃带的牵拉作用力进行管理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2年9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3/62633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玻璃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对辊磨损进行补偿的玻璃制造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玻璃制造操作来生产薄玻璃片的拉制法被用于包括平板显示器的各种产品。根据这些方法生产的玻璃片相比于通过不同方法(例如浮法)生产的玻璃,通常具有增强的平坦度和光滑度。
为了在拉制法中生产玻璃带,在玻璃转变为弹性状态之前,当玻璃处于粘弹性状态时,向玻璃带施加牵拉作用力。通过端辊拉制玻璃带,所述端辊施加牵拉作用力以下拉方向(即,玻璃移动的方向)以及与下拉方向正交的横向拉制方向来拉伸玻璃带。牵拉作用力将玻璃加工成用于商品的所需厚度。
端辊与玻璃带的物理界面影响拉制过程中玻璃带的稳定性,并影响由玻璃带生产的最终玻璃制品的品质。但是,由于与玻璃带接触,端辊倾向于磨损,这可能影响端辊与玻璃带之间的物理界面,从而使得最终玻璃的质量劣化。
因此,需要能够管理辊磨损的替代拉制设备以及对拉伸设备的辊磨损进行管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在拉制过程中对玻璃带施加牵拉作用力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和设备管理辊的磨损,这可改善制造方法的产率,以及平衡拉制过程中施加到玻璃带的牵拉作用力,以改进玻璃带的机械性质。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对拉制设备中施加到玻璃片的牵拉作用力进行管理的方法包括:向玻璃片的前侧施加前侧驱动扭矩以及用后侧端辊向玻璃片施加后侧驱动扭矩,所述后侧端辊与玻璃片的后侧接触并且与前侧端辊相对。所述方法还包括用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器来接收前侧即时牵拉作用力信号和接收后侧即时牵拉作用力信号,所述前侧即时牵拉作用力信号表示通过前侧端辊施加到玻璃片的扭矩,所述后侧即时牵拉作用力信号表示通过后侧端辊施加到玻璃片的扭矩。所述方法还包括:用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器来自动计算施加到玻璃片并对应前侧端辊的至少一次转动的第一时间段的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以及用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器来自动计算施加到玻璃片并对应后侧端辊的至少一次转动的第二时间段的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比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以建立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之间的牵拉作用力差,以及改变前侧驱动扭矩或后侧驱动扭矩中的一个或多个,以设定前侧平均牵拉作用力和后侧平均牵拉作用力之间的所需的牵拉作用力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0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