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嗜碱芽孢杆菌NTT33C6D2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0598.7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曹军卫;夏晨阳;朱雨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军卫;武汉东湖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D01C1/04;C12R1/07 |
代理公司: |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嗜碱芽孢杆菌 脱胶 同心圆 甘露聚糖酶 葡萄糖代谢 保藏 脱胶周期 苎麻 酶活力 运动力 组成型 菌落 孢子 鞭毛 杆状 好氧 菌体 菌株 阻遏 污水处理 纤维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碱芽孢杆菌NTT33C6D2及其应用,该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6317,具有高产组成型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能力,并抗葡萄糖代谢阻遏;菌体呈杆状,外形大小为0.5~0.65×2.6~3.4μm,鞭毛侧生,有运动力,内生孢子呈椭圆形;好氧型,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有同心圆。嗜碱芽孢杆菌NTT33C6D2可对苎麻进行脱胶,脱胶周期短,效率高,酶活力稳定,处理成本低,纤维质量好,脱胶后的污水处理极为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生组成型和抗葡萄糖代谢阻遏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嗜碱芽孢杆菌NTT33C6D2,同时涉及嗜碱芽孢杆菌NTT33C6D2的分离筛选方法,还涉及该菌株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苎麻是一种荨麻科植物,其中纤维含量在60%以上,仅次于棉花。它的韧皮纤维长而结实,可以代替棉花、亚麻生产各种产品,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然而苎麻纤维上粘附着大量的胶质,主要是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根据苎麻品种的不同,其含量可达24~45%。所以要得到工业上可利用的纤维,首先必须进行脱胶处理。从工业应用的目的看,随着胶质含量的减少,苎麻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均得到改善。苎麻脱胶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纱制产品的质量。
目前本领域中常采用的脱胶方法为化学烧碱高压煮炼法。该方法耗用大量的酸碱,随着酸碱原料大幅度涨价,导致成本成倍上涨;同时,化学法脱胶产生的大量酸碱废水,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本领域的许多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寻找苎麻脱胶的新手段,特别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脱胶上。
苎麻生物脱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高度特异性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类水解果胶、半纤维素类物质,以达到脱胶的目的。生物脱胶法减掉了大量的酸碱原料,因而与化学法相比,具有处理条件温和(常压、常温),成本低,纤维质量好,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苎麻脱胶的微生物为真菌和中性细菌。1958年,Mchammad(Appl.Microb.6:87,1958)和Betrabet(Ibid,6,89,1958)分别报导了多粘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浸解活性。藤重升永进而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苎麻脱胶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昭51—149976)。真菌产生的脱胶酶中,多含有纤维素酶,并且最适作用pH多为酸性,而酸性pH条件则造成纤维强度的下降。另外真菌的生长速度慢,也导致脱胶周期长(一般为5~7天)。而中性细菌则容易污染杂菌,造成酶活力下降,脱胶效果不稳定。因此目前尚难以实现工业上实际应用的目的。目前用于苎麻生物脱胶技术的菌株均为真菌和细菌。
中国专利CN85104285,CN85104284中公开了使用中性芽孢杆菌属的微生物,利用其产生果胶酶的能力进行生物脱胶的方法。中国专利CN89104529公开了利用芽孢杆菌进行苎麻生物脱胶的方法。但这些专利没有说明所说的芽孢杆菌属的种名及筛选方法,也没有按照布达佩斯条约的规定保藏筛选到的微生物样品,致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可能再现其发明。
从目前来看,许多生物脱胶法还无法应用于工业生产,主要是酶活力太低,酶脱胶后的原麻还含有较多的胶质,其作用也仅仅相当于化学脱胶的预处理工艺的效果(俞春华,冯新星,贾长兰等.苎麻纤维高温—酶联合脱胶技术[J].纺织学报,2007,28(6):79-82.蔡侠,熊和平,严理等,苎麻微生物—蒸汽爆破联合脱胶技术[J].纺织学报,2011,32(7):75-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军卫;武汉东湖学院,未经曹军卫;武汉东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0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酶法水解红花籽油富集不饱和脂肪酸工艺
- 下一篇:电驱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