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灶废热回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01696.4 | 申请日: | 2016-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联凯 |
| 主分类号: | F24C13/00 | 分类号: | F24C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义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灶 回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燃气灶废热回收装置,包括燃烧器组件、热交换器组件、储水箱以及连接控制管路组件,其中燃烧器组件包括集成到燃气灶上的燃烧器(101)和支撑圈(102),在燃烧器(101)底部设置有空气出口(103),以此形成用于点燃燃气空气混合气的燃烧区,在燃烧器(101)沿环形主体内部形成容纳换热介质流体的环形空腔,在燃烧器(101)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上述环形空腔的废热流体出口(104)和废热流体入口(105);
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01)和第二热交换器(202),其中第一热交换器(201)的上游流体管路(301)与废热流体出口(104)连通,第一热交换器(201)的下游流体管路(304)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流体入口连通,第一热交换器旁通管路(302)上游端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上游流体管路(301)上,形成由第一三通控制阀(K1)控制的三通管路,第一热交换器旁通管路(302)下游端与第一流体回路管(303)连通,同时与第一热交换器管下游流体管路(304)形成十字连通管结构,第一热交换器(201)在与换热介质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一侧设置有空气输入管;
第二热交换器(202)的下游流体管路(305)与第二流体回路管(306)连通,第一流体回路管(303)和第二流体回路管(306)下游端连通到流体回路总管(307)上,从而将经过两次热交换的换热介质流体流回到燃烧器(101)中进行再次热回收,其中在第一流体回路管(303)与流体回路总管(307)的连接处形成由第二三通控制阀(K2)控制的三通管路;上述燃气灶废热回收装置的废热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初始检测安全性:包括检测管道是否泄漏,气压是否正常的运行条件是否具备;
S102:通气点火:完成通气和点火过程,实现正常点燃燃烧过程;
S103:在燃气灶着火初始阶段,调节第一和第二三通控制阀,将第一三通控制阀调节到第一连通位置且第二三通控制阀调节到第一连通位置,此时换热介质温度较低,无需进行废热回收;
S104:检测换热介质温度T是否达到正常工作温度T0,如果T大于正常工作温度T0,则进入步骤S105,否则继续保持三通控制阀的状态;
S105:根据燃气灶使用的实际需求,人工操作或自动操作进行废热回收模式选择,选择进入步骤S201,S202,S203中任一个;
S201:选择第一热交换回收模式,调节第一三通控制阀为第二连通位置且调节第二三通控制阀为第一连通位置,由此换热介质流体形成的流体循环仅经过第一热交换器,完成对进气空气的加热;
S202:选择热回收正常利用模式,调节第一三通控制阀为第二连通位置且调节第二三通控制阀为第二连通位置,由此换热介质流体形成的流体循环依次经过两个热交换器,完成对进气空气的加热和废热的储存回收;
S203:选择第二热交换回收模式,调节第一三通控制阀为第一连通位置且调节第二三通控制阀(K2)为第二连通位置,由此换热介质流体形成的流体循环仅经过第二热交换器,完成对储存冷水的加热,其中上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第一热交换器为气-液型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为液-液型热交换器;
S106:实时检测换热介质温度T,假如T大于预警温度T1,则表示换热介质温度较高,需要进入步骤S107;进行报警并切断燃烧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联凯,未经吴联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16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晚间防止婴儿脱落的连体衣
- 下一篇:一种烫金面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