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1619.9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8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求杰;陈凯隆;郭绍军;冯晓金;叶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一种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动触头和静触头,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运动与静触头闭合,还包括开距调节机构,分断时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且使开距调节机构储能,分断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最大开距为第一开距D1,然后开距调节机构释能驱动动触头运动至断开位置,此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具有第二开距D2,第一开距D1大于第二开距D2,在不增大断路器体积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动触头分断时远离静触头运动的距离,使电弧在动触头分断时被拉长、拉断,可以避免电弧停留在触头之间将触头烧蚀,在分断后还可以将动触头向静触头推回,便于断路器结构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用于控制电路的重要电器,现有的断路器大多倾向于小型化,但小型化后断路器的结构会因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开距减小,导致触头分断时所产生的电弧难以被拉长、拉断,如果电弧长时间停留在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则会造成触头烧蚀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1、动触头3和静触头4,操作机构1带动动触头3运动与静触头4闭合,还包括开距调节机构2,分断时操作机构1带动动触头3远离静触头4且使开距调节机构2储能,分断时动触头3与静触头4之间的最大开距为第一开距D1,然后开距调节机构2释能驱动动触头3运动至断开位置,此时动触头3与静触头4之间具有第二开距D2,第一开距D1大于第二开距D2。
可选的,所述开距调节机构2设置在分断时操作机构1的运动轨迹上。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3设置在操作机构1的触头支持14上,触头支持14上设有与开距调节机构2配合的缓冲臂16。
可选的,所述缓冲臂16从触头支持14上倾斜延伸至开距调节机构2与动触头3之间。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3直接与开距调节机构2配合,开距调节机构2设置在动触头3分断时的运动轨迹上。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3运动至断开位置时操作机构1与开距调节机构2接触,动触头3与静触头4闭合时操作机构1与开距调节机构2分离。
可选的,所述开距调节机构2包括弹簧21。
可选的,所述开距调节机构2包括设有弹簧槽23的弹簧块22,弹簧21设置在弹簧槽23内,弹簧21的一端与弹簧槽23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动触头3配合的弹簧板24,弹簧板24的宽度大于弹簧槽23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开距调节机构2包括拉簧,拉簧一端与操作机构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
可选的,所述操作机构1包括与手柄11连接的连杆12、与动触头3连接的触头支持14和连接于连杆12和触头支持14之间的摇臂15,静触头4设置在动触头3的一侧,开距调节机构2设置在动触头3的另一侧,在动触头3的下方设有引弧室61,在引弧室61的一侧设有灭弧室62,开距调节机构2设置在灭弧室62与操作机构1之间。
本发明的断路器通过开距调节机构可以在不增大断路器体积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动触头分断时远离静触头运动的距离,使电弧在动触头分断时被拉长、拉断,可以避免电弧停留在触头之间将触头烧蚀,在分断后还可以将动触头向静触头推回,便于断路器结构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断路器闭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断路器分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断路器断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断路器开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1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改进型操作机构的断路器
- 下一篇:一种N极静触头及其带N极的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