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ET薄膜的纳米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01087.9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7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韦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华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et 薄膜 纳米 触控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ET薄膜的纳米触控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触控膜是一种封装纳米导线为主的感应薄膜,集精准感应定位、柔性、高透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用于10英寸以上触控屏的精准触控定位,还应用于精准互动投影及安防定位。目前,市场上还不存在能够独立完整规模性生产纳米触控膜的设备,其生产还处于小试规模阶段,其设备器械多为实验性精密设备,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其次,由于设备的局限性,操作工序更复杂,流水线生产不易,浪费人力物力,成品率不易控制。而且,国际上现有的ITO导电膜尺寸小、透明度低,产品上被国外行业垄断,严重影响我国触摸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普通纳米触控膜采用PET薄膜,但是其效果还不能起到良好快速导电,同时带来较大的势能差,带来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ET薄膜的纳米触控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由于不需要再玻璃盖板等基板上进行ITO的溅射和刻蚀,简化生产工艺,从而提高整体的透过率、降低整体成本。
一种基于PET薄膜的纳米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基材清洗采用碱溶液进行浸泡清洗,然后采用蒸馏水清洗晾干;
步骤2,在基材表面粘附PET薄膜,然后进行微热加压蒸发,得到PET薄膜基材;
步骤3,在PET薄膜进行印刷刻画,形成导线网络图,并在表面导线纹路上涂刷渗透发泡液;
步骤4,将步骤3中的PET薄膜基材放入烘箱内进行微热发泡,形成导线槽;
步骤5,步骤4中薄膜表面内采用金属浆液进行涂膜覆盖,采用循环微震超声法得到导线网络层,并进行微蒸处理,得到纳米线网络;
步骤6,在纳米线网络表面涂覆一层光学胶,烘干后即可得到纳米触控膜。
所述步骤1中的碱溶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所述碱溶液的浓度为0.4-0.9mol/L。
所述步骤2中的PET薄膜粘附采用粘合剂粘附,所述粘合剂采用环氧有机硅的乙醇溶液,所述环氧有机硅的含量为10-25%。
所述步骤2中的微热温度为60-70℃,微热时间为15-30min,加压压力为14-35kPa,加压方式是由中间朝外辐射加压。
所述步骤3中的印刷刻画采用导线模具刻画,即采用刀片在PET薄膜表面形成划痕。
所述步骤3中的渗透发泡液为二偶氮氨基苯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乙醇溶液,所述渗透发泡液的配比为:4-6:2-3:20-40;所述涂刷量为5-19mL/cm2。
所述步骤4中的微热发泡温度为80-90℃,发泡时间为30-60min。
所述步骤5中的金属浆液采用银浆溶液,所述涂抹量为3-12mg/cm2,所述循环微震超声的超声频率为10-15kHz,所述超声时间为30-40min,循环时间为5min/次。
所述步骤5中的微蒸处理是将底部进行微加热,加热温度不高于80℃。
所述步骤6中的涂抹厚度小于1μm,烘干温度为4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由于不需要再玻璃盖板等基板上进行ITO的溅射和刻蚀,简化生产工艺,从而提高整体的透过率、降低整体成本。
2、本发明采用微蒸发泡为主,能够良好填补效果,能够填补缺陷问题,能够大大光电传导性。
3、本发明可大规模用于透明导电薄膜的生产,能够作为节能红外反射 膜,建筑用节能玻璃及汽车挡风玻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基于PET薄膜的纳米触控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基材清洗采用碱溶液进行浸泡清洗,然后采用蒸馏水清洗晾干;
步骤2,在基材表面粘附PET薄膜,然后进行微热加压蒸发,得到PET薄膜基材;
步骤3,在PET薄膜进行印刷刻画,形成导线网络图,并在表面导线纹路上涂刷渗透发泡液;
步骤4,将步骤3中的PET薄膜基材放入烘箱内进行微热发泡,形成导线槽;
步骤5,步骤4中薄膜表面内采用金属浆液进行涂膜覆盖,采用循环微震超声法得到导线网络层,并进行微蒸处理,得到纳米线网络;
步骤6,在纳米线网络表面涂覆一层光学胶,烘干后即可得到纳米触控膜。
所述步骤1中的碱溶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所述碱溶液的浓度为0.4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华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华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1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垫板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损耗纳米触控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