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航地图的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和操作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896728.6 | 申请日: | 2016-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杨迪;尹维一;张培阳;吴兴昊;刘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21/36 | 分类号: | G01C2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航 地图 展示 方法 装置 设备 操作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航地图的展示方法,一种导航地图的展示装置,一种智能设备,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和一种车载互联网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导航是引导某一设备,从指定航线的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的方法,多用于行车驾驶上。常见的导航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导航地图、导航路线和导航提示。通常,提示的信息为车辆行驶的车道、方向、以及如何进入即将行驶的道路等等,通过导航地图和导航路线,驾驶员能够直观地了解行车计划。
然而,传统导航地图中展示的道路,不能很好地为驾驶员提供更高精度的导航地图,参照图1,所示的传统导航地图仅仅是一条粗线,同时用颜色和宽度区分道路类型而已。在需要展示车道及用途(如直行车道、右转车道等)的地方则会使用弹窗来提示。传统导航地图所能提供的信息太少且不够直观,对于较高需求的驾驶员,体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导航地图的展示方法,一种导航地图的展示装置,一种智能设备,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和一种车载互联网操作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航地图的展示方法,包括:
在浏览地图和导航过程中,确定在车载智能设备的屏幕上需要展示的经纬度区域;
根据所述屏幕上需要展示的经纬度区域确定对应的网格索引码;
采用所述网格索引码从预置的地图文件提取出对应的网格数据;
将所述网格数据转换为地图信息;
在所述车载智能设备的屏幕上展示所述地图信息。
优选地,所述地图文件通过如下方式生成:
获取原始全球数据;
对所述原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划分;
将划分后原始地理信息数据,分别保存到对应的预设网格中获得网格数据;
将所述网格数据按序输出到地图文件中;
确定所述地图文件的网格数据的网格索引码;
建立所述网格索引码和所述网格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预设网格包括网格单元,所述网格单元分别具有对应的地理坐标,所述网格单元为等间距切分的网格单元,在所述将划分后原始地理信息数据,分别保存到对应的预设网格中获得网格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网格中确定出基准点;
将所述网格数据对应的地理坐标按照所述基准点获得差分坐标;
保存所述网格数据对应的差分坐标以及所述基准点。
优选地,还包括:
对所述网格数据进行抽稀获得一份或者多份抽稀数据;
将所述一份或者多份抽稀数据制作到网格数据中。
优选地,所述获取原始地理信息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道路的面状区域信息,所述面状区域信息包括道路的形状、宽度和走向;
获取道路的分隔线属性信息,所述分隔线属性信息包括道路的位置和走向;
获取道路的箭头属性信息,斑马线属性信息和停车线属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确定在车载智能设备的屏幕上需要展示的经纬度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车载智能设备的屏幕中心点的经纬度坐标;
确定所述车载智能设备的当前比例尺信息;采用所述屏幕中心点的经纬度坐标和所述当前比例尺信息确定屏幕上需要展示的经纬度区域。
优选地,所述根据屏幕上需要展示的经纬度区域确定对应的网格索引码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屏幕在世界坐标系下的最小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获得所述屏幕上需要展示的经纬度区域内的网格索引码。
优选地,所述网格数据包括差分坐标,在所述将网格数据转换为地图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基准点;
将所述网格数据的差分坐标基于所述基准点还原为地理坐标。
优选地,所述网格数据包括道路信息,所述将网格数据转换为地图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视角;
按照当前视角对所述网格数据的道路信息进行渲染。
优选地,所述道路信息包括道路的面状区域信息,分隔线属性信息,箭头属性信息,斑马线属性信息和停车线属性信息,所述按照当前视角对所述网格数据的道路信息进行渲染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网格数据还原后的地理坐标;
按照当前视角,将所述箭头属性信息和斑马线属性信息扩展为有宽度的等宽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6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