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5920.3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9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翁玮文;王苗;曹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36/14;H04W48/16;H04W6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晓岚;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信 方法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载波聚合技术的普及,具备带间载波聚合能力的终端越来越多,但由于网络对于载波聚合的支持节点较少,因此该功能在终端上的使用度较低。另一方面,各大运营商都加快了对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部署进度,话音解决方案向基于IMS的语音业务(VoLTE,Voice over LTE)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各运营商LTE网络覆盖的加强以及VoLTE的逐步推进,对于具备双卡的用户,未来需要终端提供双卡双LTE的支持能力。因此,如果将终端支持的带间载波聚合能力的硬件资源进行动态配置,使之支持双卡双LTE功能,现有技术中,目前暂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5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