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田作物秸秆氮去向的定量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5055.2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1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经廷;梁双波;贾秀领;吕丽华;董志强;张丽华;姚艳荣;籍俊杰;李谦;马贞玉;姚海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13115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大伟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田 作物 秸秆 去向 定量 测定 方法 | ||
1.一种还田作物秸秆氮去向的定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量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标记秸秆:在田间设置第一实验地块,在第一实验地块中种植作物,在作物生长期内向第一实验地块中施入15N标记氮肥,15N标记氮肥为酰胺态、铵态或者硝态氮肥,选用酰胺态或铵态氮肥时,其15N丰度不低于30%,选用硝态氮肥时,其15N丰度不低于90%,经过一个生长期的吸收,作物秸秆中含有15N标记氮素,作物收获后剩余的秸秆即为15N标记秸秆,取样测定15N标记秸秆中的有机氮、无机氮的含量及其中的15N丰度;
B、标记秸秆还田:在大田中设置第二实验地块,将第一实验地块中获取的15N标记秸秆放置于第二试验地块中并进行秸秆还田;
C、测定氮素动态:在第二实验地块中种植的后茬作物,在作物的每个生育时期检测残留的15N标记秸秆以及土壤中的15N含量,即可获得还田后的15N标记秸秆中有机氮、无机氮释放的动态规律;
D、测定标记秸秆中氮的去向:在第二实验地块中种植的后茬作物收获后,测定后茬作物吸收的、残留的15N标记秸秆中的以及土壤中的15N含量,即可确定标记秸秆还田后氮的去向;
所述的步骤A和步骤B中,第一实验地块和第二实验地块四周与外界土壤之间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深入土壤中的深度为1-2m,上端露出土壤的高度为5-10cm;
所述的步骤A和步骤B中,第一实验地块和第二实验地块均为面积是1-2m2的矩形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田作物秸秆氮去向的定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酰胺态或铵态氮肥中15N丰度为40%,硝态氮肥中15N丰度为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田作物秸秆氮去向的定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第二实验地块中种植有作物,在第二实验地块中的作物秸秆及其根茬移除后将第一实验地块中的15N标记秸秆及其根茬放入第二实验地块中,然后再进行秸秆还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50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