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93500.1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尹佐国;王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转 马达 及其 定子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组件,用以解决现有的外转子马达在轴管内设置轴承所衍生出的问题。本发明的外转子马达的定子组件包括一个下轴承座,具有一个轴管;一个铁芯,具有一个结合通道,该铁芯结合于该下轴承座;及一个上轴承座,具有一个固接部,该上轴承座抵接于该铁芯;其中该轴管及该固接部分别由该结合通道的两端伸入该结合通道内,使该下轴承座、铁芯及上轴承座互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转子马达,尤其是一种轴管内不具有轴承的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组件。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外转子马达9,该外转子马达9包括一个基座91、两个轴承92、一个定子93及一个转动件94。该基座91具有一个轴管911容设两个轴承92;该定子93结合于该轴管911的外周面,使两个轴承92及该定子93在该轴管911的径向上互相对位;该转动件94具有一个转轴941伸入该轴管911并与该轴承92可转动地结合。
但是,由于两个轴承92必须同时相对于该轴管911及转动件94固定于默认位置,因此该现有的外转子马达9组装过程较为复杂。此外,在需要增加马达驱动扭力的情况下,由于两个轴承92容置于该轴管911内,且在轴管911的径向上与该定子93对位,因此容置两个轴承92的轴管911的管径显然无法进一步缩小,导致必须增加该外转子马达9的整体外径尺寸以增加该定子93的绕线匝数,才足以提供较大的出力。然而,在马达径向设置空间受限时(例如使用于航空模型的马达,其一般均有出力大且体积小的需求),上述情况将导致该外转子马达9无法适用,故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外转子马达及其定子组件,不仅更便于轴承设计组装,且可在不影响马达的整体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提供最大的绕线空间以提升马达驱动扭力。
本发明的外转子马达的定子组件,包括:一个下轴承座,具有一个轴管;一个铁芯,具有一个结合通道,该铁芯结合于该下轴承座;及一个上轴承座,具有一个固接部,该上轴承座抵接于该铁芯;该轴管及该固接部分别由该结合通道的两端伸入该结合通道内,使该下轴承座、铁芯及上轴承座互相连接。据此,本发明外转子马达可以更便于轴承组装。
其中,该外转子马达的定子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一轴承及一个第二轴承,该第一轴承设于该下轴承座,该第二轴承设于该上轴承座。
其中,该下轴承座具有一个第一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形成于该轴管的一端,且该第一开口端位于该结合通道内。
其中,该上轴承座的一端为一个第二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位于该结合通道内。
其中,该第一轴承及该第二轴承均位于该结合通道外;该结构通过不改变定子组件的最大径宽的方式扩大绕线空间以提升马达驱动扭力,且即使需要视需求改变轴承的尺寸,也不会因此影响定子组件的绕线匝数。同时,由于上轴承座抵接于铁芯,因此能够稳固地承载该第二轴承,避免该第二轴承相对该铁芯产生移动,进而确保该第二轴承的结合稳固性。
其中,该结合通道的两端分别为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轴管由该第一端伸入该结合通道内,该第一轴承在该轴管的径向上具有一个宽度,且该宽度大于该结合通道的第一端在该径向上的宽度;该结构具有提高定子组件及转子组件之间的结合稳定性等功效。
其中,该结合通道的两端分别为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固接部由该第二端伸入该结合通道内,该第二轴承在该轴管的径向上具有一个宽度,且该宽度大于该结合通道的第二端在该径向上的宽度;该结构具有提高定子组件及转子组件之间的结合稳定性等功效。
其中,该结合通道的两端分别为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轴管由该第一端伸入该结合通道内,该下轴承座具有一个第一轴承容室,该第一轴承容室位于该结合通道外,该第一轴承位于该第一轴承容室中,该第一轴承容室在该轴管的径向上具有一个宽度,且该宽度大于该结合通道的第一端在该径向上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93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堂订餐传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城市道路发电与车流预测综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