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马铃薯粉痴病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89331.4 | 申请日: | 201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0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芹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22/25;A01C1/08;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粉 马铃薯 防治 防病能力 检疫制度 田间管理 土壤pH 轮作 防虫 种薯 贮藏 防病 播种 高产 收获 | ||
一种防治马铃薯粉痴病的新方法,其特点是通过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选留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改变土壤pH值,加强田间管理等过程,有利于提高马铃薯防病能力,对于马铃薯防病、防虫、高产有着很好效果,适用于马铃薯粉痴病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马铃薯粉痴病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粉痴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疤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痴的“封闭疤”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疤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马铃薯粉痴病危害严重的技术问题,发明一种防治马铃薯粉痴病的新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马铃薯粉痴病的新方法,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病区种薯严加封锁,禁止外调。
2、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
3、选留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剔除病薯,必要时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晾干播种。
4、增施基肥或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改变土壤pH值。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马铃薯粉痴病防治的成果,这种方式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以达到高产、高效,有利于提高马铃薯防病能力,对于马铃薯防病、防虫、高产有着很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病区种薯严加封锁,禁止外调。
2、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
3、选留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剔除病薯,必要时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晾干播种。
4、增施基肥或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改变土壤pH值。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芹,未经张瑞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93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露地朝天椒疫病的新技术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