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葫芦绿斑花叶病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883127.1 | 申请日: | 2016-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芹 |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1/08;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2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葫芦 防治 果斑 瓜类作物 药剂防治 轮作 有机肥 斑花 定植 腐熟 与非 浇水 食用 高产 | ||
一种防治葫芦果斑病防治新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定植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浇水宜少不宜多,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药剂防治等过程,可以实现防治葫芦果斑病,提高了食用与商品价值,而且增加了产量,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益,适用于葫芦果斑病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葫芦绿斑花叶病新方法。
背景技术
绿斑花叶病是系统性感染的病害,田间被感染的植株叶片变小,呈现出明显的黄绿嵌纹,严重的绿色部分皱褶凸起,节间缩短、开花少、结果明显减少,在温室中接种后10~1.5天新叶可见轻微斑驳,后期叶片变小并呈现明显嵌纹,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种子和土壤传毒,遇有适宜的条件即可进行初侵染,种皮上的病毒可传到子叶上,20天左右致幼嫩叶片显症,该病毒易通过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块及病毒汁液借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毒,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遇有暴风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叶摩擦或锄地时造成的伤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径,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葫芦绿斑花叶病防治的技术问题,发明一种防治葫芦绿斑花叶病新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葫芦绿斑花叶病防治新方法,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建立无病留种田,施用无病毒的有机肥,培育壮苗;农事操作应小心从事,及时拔除病株,采种要注意清洁防止种子带毒。
2、在常发病地区或田块,对市售的商品种子要进行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2~3次后晾干备用或催芽播种。
3、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中耕时减少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防止土壤过干。
4、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700~800倍液、30%毒克星(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NS-83病毒诱导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667平方米用75克加1kg开水浸泡12小时对水 15kg喷洒。此外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硫酸锌1500倍也有一定效果。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但降低了葫芦绿斑花叶病发病的几率,提高了食用与商品价值,而且增加了产量,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建立无病留种田,施用无病毒的有机肥,培育壮苗。
2、在常发病地区或田块,对市售的商品种子要进行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2~3次后晾干备用或催芽播种。
3、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中耕时减少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防止土壤过干。
4、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700~800倍液、30%毒克星(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NS-83病毒诱导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667平方米用75克加1kg开水浸泡12小时对水 15kg喷洒。此外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硫酸锌1500倍也有一定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芹,未经张瑞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3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 下一篇:高寒地区牧草工厂化生产设备与试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