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80735.7 | 申请日: | 2016-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8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马颖钊;杨媛;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W1/10 | 分类号: | G01W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黎艳 |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间 卫星 融合 降水 预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预测区域划分为已知网格和待预测网格,所述已知网格为包含地面降水数据的网格,所述待预测网格为不包含地面降水数据的网格;
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地面降水数据和至少两颗卫星的降水数据,计算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包括各卫星的融合权重系数;
利用空间插值算法,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计算所述待预测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
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所述待预测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所述待预测网格和已知网格的卫星降水数据,计算所述待预测区域的融合降水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空间插值算法,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计算所述待预测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包括:
利用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算法,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计算所述待预测网格的插值权重系数;
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和所述待预测网格的插值权重系数,计算所述待预测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预测网格的插值权重系数,包括:
使各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的实际值和估计值之间的误差最小,且期望值之差等于0的插值权重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已知网格的地面降水数据和至少两颗卫星的降水数据,计算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所述已知网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包括各卫星的融合权重系数,包括:
获取采样时段,所述采样时段包括N年中每一年的预设时段,每个所述预设时段的时长小于一年,其中N为正整数;
分别获取所述采样时段内的地面降水数据和至少两颗卫星的降水数据;
确定各卫星的先验概率;
根据所述各卫星的先验概率、所述地面降水数据和所述各卫星的降水数据,利用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卫星的先验概率、所述地面降水数据和所述各卫星的降水数据,利用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各卫星的降水数据的后验概率和多卫星融合降水的后验分布,确定多卫星融合降水的概率密度函数,其中,所述各卫星的降水数据的后验概率为各卫星的降水数据在所述地面降水数据条件下的后验概率;所述多卫星融合降水的后验分布为基于所述各卫星的降水数据及所述地面降水数据条件下的多卫星融合降水的后验分布;
将所述多卫星融合降水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迭代计算,确定所述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空间插值的多卫星融合降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卫星融合降水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迭代计算,确定所述多卫星融合降水参数,包括:
将所述地面降水数据和所述各卫星的降水数据分别进行正态分布转换,获取地面正态分布降水数据和各卫星的正态分布降水数据;
根据所述地面正态分布降水数据和所述各卫星的正态分布降水数据,将所述多卫星融合降水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最大期望算法进行迭代计算,确定优化后的各卫星的降水数据的后验概率;
将所述优化后的各卫星的降水数据的后验概率确定为所述各卫星的融合权重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07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